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我那位开了三家连锁店的同行,前几天在饭桌上吐槽的。
他掰着手指头给我列:一家店月租两万五,三家就是七万五。
平均到每天,睁眼就是两千五的房租。
这还只是地皮钱。
8个员工,工资社保,每天又是1300。
水电杂费、物料损耗、设备折旧,林林总总加起来,每天固定成本直奔5000块。
他说现在根本不敢生病,也不敢休息,因为就算关门歇业一天,这五千块也得照样往外掏,跟钝刀子割肉一样。
听完我后背一阵发凉。
回家看着书房里那台陪了我6年的电脑,突然觉得它格外亲切。
我们这帮搞线上的人,有时候还抱怨流量贵、转化难,可真该去线下体验一下,什么叫真正的"成本压力"。
咱们最大的开销,不过是电费和网费,一个月撑死了几百块。
就算这个月一单没成,无非就是浪费了点时间,绝不会伤筋动骨。
这种轻资产的模式,给了我们普通人最大的底气——试错的底气。
我那个同行朋友,他想上个新项目,得重新租场地、装修、招人、囤货,一套流程下来,十几二十万就砸进去了,万一市场不买账,这些钱基本就打水漂了。
而我们呢?
发现一个需求,当晚就能包装成产品,做个海报就能发朋友圈测试。
效果不好,立马调整方向,几乎零成本切换赛道。
很多人不理解,总觉得网上赚钱不踏实,像个无业游民。
非得租个敞亮的办公室,雇几个员工,听着别人喊"总",心里才觉得是正儿八经的创业。
这其实就是一种认知偏差,被所谓的"体面"给绑架了。
真正的创业,核心应该是利润和自由,而不是排场和负担。
你为了一个体面的门面,把自己绑在每天几千块的成本绞架上,这分明是创业,还是自虐?
我最初做"电影资源"的时候,也有人笑话我,说这算什么生意,太low。
但我就是靠着这个不起眼的切入点,积累了第一批信任我的用户,赚到了第一桶金。
后来做淘客,做社交电商,本质上都是"中间商",靠信息差和服务赚钱。
我不用管库存,不用发快递,所有环节都轻装上阵,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纯利。
这不是说线下实体没有价值,而是它已经变成了一个高门槛、重资产的游戏,不适合我们普通草根玩家了。
对于没钱、没背景的我们来说,互联网是最后的平民红利。
你的脑子活络,你肯花时间研究流量,你愿意真诚地分享价值,你就有机会。
别瞧不上那些小钱。
帮人修复老照片,一单99;
做个表情包社群,年费9.9;
哪怕就是做个靠谱的优惠券分享,一单赚几块佣金。
这些钱看起来小,但架不住它成本低、成交快、纯利润啊。
我见过太多人,死磕所谓"大项目",瞧不起这些小打小闹,半年过去一分钱没进账,心态先崩了。
反倒是那些从"小钱"入手的人,一步步跑通了流程,积累了用户,雪球反而越滚越大。
创业这条路,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而想要活下来,就得先给自己找一个成本最低的根据地。
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是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
别把创业想得太复杂,说白了,就是找到一个需求,然后用最低的成本去满足它。
在这个过程中,你唯一需要不断打磨的,就是获取流量和建立信任的能力。
这条路看似孤独,但其实并不孤单。
在我的"茶馆"里,没有浮夸的暴富神话,只有已经持续更新1700多天的每日干货。
项目思路、引流实操、工具分享,这些实实在在的内容,就是希望能给在路上的同行者一点微光。
赚钱的路上,多看看别人是怎么走的,总能少踩几个坑。
赚钱的第一步是开眼,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赚钱信息差",欢迎加入小茶馆社群(99/人):每天一篇赚钱干货,已持续更新1700天!
往期分享了各种低成本小项目+赚钱信息差!
和5000+群友一起,日拱一卒,每日精进!
王一书 | 专注草根创业实战
公众号【王叔笔记】主理人,8年互联网创业经验,原创文章被36氪、虎嗅等转载,全网阅读超千万。
扫码可领取我原创的电子书《网络草根创业指南》,从0到百,压箱底的经验,都在这里面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