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很多创业者都在问:垂直 SaaS 是否能做大?很多人都觉得选一个垂直领域市场太小。
当下很多创业者都在问:垂直 SaaS 是否能做大?很多人都觉得选一个垂直领域市场太小。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个案例故事可能会改变你的看法,Mindbody——一家起步于瑜伽馆的小软件公司,最终成长为全球健康与美业的行业操作系统,并以 19亿美元 被收购。
一、 起点:从瑜伽馆管理软件开始
2001年,Rick Stollmeyer和Blake Beltram在加州创立了 Mindbody。两位创始人都是健康生活方式的爱好者,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一个问题:瑜伽馆、健身馆、美容院依然依靠纸质记录或 Excel 管理预约和会员,效率低下。
他们的第一版产品其实非常原始——它是运行在 Windows 上的桌面软件,还要刻成光盘寄给客户安装。由于 bug 不断、技术支持跟不上,创始人经常被客户抱怨压得透不过气。
2005 年,他们做出关键性转折:把产品迁移到Web 端,并扩展到更多垂直场景——普拉提、武术、按摩、美容……产品形态逐渐成型。
二、从工具到平台:供给侧先行,逐步引入网络效应
Mindbody 的增长路径非常值得拆解:
1. 先解决商家痛点
最初 Mindbody 只是帮助商家管理预约、会员、支付、员工排班。简单好用的 SaaS 工具逐渐成为健身馆和美容院的"业务必需品"。
2. 再切入消费者端
2006 年,Mindbody 开放了用户搜索与预订功能。消费者能直接通过 Mindbody 找到附近的健身房和美容院,这一功能带来了"网络效应": 那些不用 Mindbody 产品的商家开始感觉自己错过了客源。
3. 打造行业 API 生态
2010 年,Mindbody 推出 API,让第三方开发者基于其数据做应用,进一步增强了护城河。这就是典型的 垂直SaaS 平台战略:不仅是工具,还能长出一个小型生态。
三、资本与收购:加速扩张的燃料
资本的力量在 Mindbody 的成长路径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 2006 年:拿到天使投资,建立团队和办公室;
- 2011-2012 年:连续完成D轮3500万美元、E 轮50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 Bessemer、IVP等顶级基金;
- 2013 年:收购 Fitness Mobile Apps,把客户强烈需求的移动端能力直接买进来;
- 2015 年:成功 IPO,融资 1 亿美元,成为健康 SaaS 龙头;
- 2019 年:被 Vista Equity Partners 以 19 亿美元 收购(溢价 68%),彻底完成资本化之路。
从光盘卖软件,到全球 6 万+ 商家、1.5 亿+ 用户,Mindbody 走了 18 年。
四、商业模式:工具费 + 支付分成 + 增值服务
Mindbody 的盈利模式有三层:
1. 订阅收入:商家按月/年付 SaaS 订阅费;
2. 交易分成:消费者通过平台完成支付,Mindbody 抽取一定比例;
3. 增值服务:包括移动应用定制、营销工具、广告分发。
这种 多层收入结构 既保证了稳定性,也形成了"随交易增长而自动受益"的飞轮。
五、启示:出海创业者该学什么?
Mindbody 的路径,对中国出海创业者尤其值得借鉴:
- 找垂直行业切口:先解决真实痛点,而不是做通用型工具;
- 供给侧优先:先让商家离不开,再慢慢做 C 端流量平台;
- 建立护城河:支付、API、社区都是锁定商家的利器;
- 融资与资本运作:适时引入资本可以加速行业覆盖,但核心依然是产品与客户依赖。
Mindbody 的故事告诉我们:垂直 SaaS 的机会,不在于一开始就做大,而在于在一个"小行业"里做深做透。
当商家习惯用你的软件做生意,消费者习惯通过你来找服务,你就从一个小工具,成长为行业的基础设施。
这或许也是出海创业者可以思考的核心问题:
👉你的产品,能不能成为某个行业绕不开的系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