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出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到鼓励发行以人民币为支撑的稳定币,中国正在积极为新的金融秩序奠定基础。而核心问题依然存在:这是一次真正的市场创新推动,还是一场正在进行的地缘政治权力斗争中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中国在数字货币方面的动作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这并非毫无缘由。从推出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到鼓励发行以人民币为支撑的稳定币,中国正在积极为新的金融秩序奠定基础。而核心问题依然存在:这是一次真正的市场创新推动,还是一场正在进行的地缘政治权力斗争中的战略举措?
让我们来探究一下中国推出人民币稳定币计划的动机、机制以及其在数字货币领域更广泛推进举措的影响。
什么是数字人民币?它如何运作?
在探讨中国推出人民币稳定币这一现象之前,有必要先了解这一数字货币策略所依托的基础。在禁止去中心化加密货币之后,中国将重点转向了开发数字人民币,即 e-CNY。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官方的央行数字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PBOC)发行并监管。与依赖挖矿和无许可网络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不同,电子人民币是一种集中式的数字货币,本质上是实体现金的数字化版本。其发行由国家通过商业银行和获批准的数字钱包进行控制,确保中国境内的每一份数字货币都处于国家监管的范围内。
自 2020 年试点推出以来,数字人民币得到了迅速普及。截至 2024 年 6 月,数字人民币已得到广泛应用,交易总额达到 7 万亿元人民币(约合 9860 亿美元),覆盖了 17 个省份。
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即"e-CNY")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央行数字货币试点项目。
2024 年 6 月,电子人民币交易额在 17 个省份达到了 7 万亿元人民币(约合 9860 亿美元),并且已在教育、医疗和旅游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提供一种可控且高效的支付方式,中国的数字货币元体现了中国在现代化其金融基础设施方面的雄心壮志,同时也为更广泛的全球合作奠定了基础。
然而,人民币稳定币的概念引入了一种不同的模式。与由央行直接发行的数字人民币不同,人民币稳定币是由私人机构发行的,并以储备金作为支撑——就像 USDC 与美元挂钩那样。虽然数字人民币仍专注于国内使用,并在严格监管下运行,但人民币稳定币旨在服务于国际市场和加密平台,提供主权数字货币可能无法完全实现的灵活性和覆盖范围。
电子人民币(数字元)与人民币稳定币的比较
人民币稳定币的推广主要是为了在境外使用,尤其是在香港地区,这使其比国内的数字人民币更适合用于跨境交易。
为何中国要关注人民币稳定币?贸易、制裁与美元竞争
中国对推出人民币稳定币的兴趣与日俱增并非偶然现象;这是在贸易、金融自主性和地缘政治竞争交汇点上的战略举措。数十年来,中国和美国一直是经济上的竞争对手,但如今战场已转向数字货币领域。随着美元在全球金融领域持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似乎正在加快去美元化进程,而数字货币正成为这一进程中的关键工具。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银行已逐渐将贷款业务从以美元为主的模式转向以人民币为主的模式,并且还推动了以人民币进行的双边贸易结算。2025 年 1 月,中国宣布了一项规模达 1000 亿美元的计划,旨在帮助香港的企业获得以人民币计价的融资,这清楚地表明了中国扩大其数字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性和使用范围的意图。
与此同时,像泰达币(USDT)和美元信使币(USDC)这样的稳定币已在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每天的交易额高达数十亿美元。然而,这种主导地位也巩固了美元在数字货币领域的霸主地位,无意中将美国的金融影响力延伸到了去中心化领域。事实上,目前所有稳定币中约有 99% 都与美元挂钩,这进一步强化了美元在数字货币生态系统的控制力。
为应对这一情况,中国正在采取措施予以反击,其加密货币的发展成为了重中之重。虽然数字人民币(即电子人民币)在国内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中国认为人民币稳定币是其全球货币战略目标的有力延伸,尤其是在加密货币和国际贸易领域。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数据,截至 2025 年 5 月,美元在全球支付中仍占 48.46%的份额,而人民币的占比仅为 2.89%。为了缩小这一差距,中国正寄希望于稳定币来助力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不损害国内的资本管制措施。
该策略是多方面的:
贸易效率:中国出口商通常使用 USDT 来加快跨境结算。一种人民币稳定币可以提供一种本土化、主权化的替代选择。
制裁抵抗: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一种数字人民币稳定币可以帮助中国减少对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的依赖,并绕开制裁。
货币国际化:虽然数字人民币侧重于国内使用,但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使中国能够以更灵活和市场驱动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人民币的使用。
从本质上讲,中国人民币稳定币计划的兴起既反映了技术的转变,也反映了地缘政治的重新调整,其目标是按照中国的意愿重塑货币的未来。
京东集团与蚂蚁集团:推动人民币稳定币的商业应用
在中国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中,有两个强大的商业力量正在携手合作:京东集团和蚂蚁集团。这两家长期处于中国数字经济前沿的科技巨头,如今正承担起一个新的角色:人民币稳定币运动的倡导者。
京东(JD.com)是中国最大的物流和零售平台之一,而蚂蚁集团则是支付宝支付网络的运营方,它们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交易量。如今,它们将目光投向了海外,瞄准了香港这一全球金融中心和监管试验场。
通过提议在香港推出与离岸人民币(CNH)挂钩的人民币稳定币,这些公司旨在开辟新的金融通道,将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与全球数字市场连接起来。通过这一途径,京东和蚂蚁集团能够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更快捷、成本更低的跨境支付服务,拓展面向未被金融服务覆盖市场的金融产品,并将中国的加密货币融入新兴的数字生态系统中。
尽管数字人民币(即"e-CNY")仍是用于国内零售领域的主权货币工具,但由信誉良好的企业推出的以人民币为支撑的稳定币,有可能以一种政府渠道自身难以企及的规模实现国际推广。
因此,京东集团和蚂蚁集团并非仅仅是参与者,而是起到了推动作用。它们争取人民币稳定币授权的行为表明了明确的认识:在塑造货币未来的竞争中,速度、规模以及私营部门的灵活性与政府监管同等重要。而且,鉴于中国正试图与美元的数字主导地位相抗衡,其作用可能在将雄心转化为现实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稳定币竞争的新时代
全球稳定币市场正在迅速扩张,据预测到 2028 年其规模可能达到惊人的 2 万亿美元。目前,该领域主要由以美元为锚定货币的代币(如 USDT 和 USDC)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与数字人民币相关的稳定币的出现标志着数字货币竞争的新篇章的开启。
人民币稳定币的引入将为出口商、商家和金融机构在处理数字交易的方式上提供更多选择。它们不再仅仅依赖于以美元为支撑的资产,而是可以选择基于数字人民币的稳定币,尤其是在与中国有紧密经济联系的地区。这种转变对新兴市场尤其具有吸引力,因为在这些地区,美元的主导地位往往会导致波动和依赖性。来自中国的稳定、可获取且有储备支持的加密货币可能会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替代选择。
在亚洲,像香港这样的金融中心批准人民币稳定币的发行,也可能会影响加密货币的采用趋势。市场参与者可能会越来越多地转向与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相关的资产,这是因为这种货币的熟悉度以及区域框架所提供的监管信心吸引了他们。随着中国的数字货币通过稳定币整合登上全球舞台,数字金融领域的权力平衡可能会开始从单一的美元标准转向更加多元化、竞争激烈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将发挥核心作用。
战略创新还是政治博弈?
中国的人民币稳定币计划体现了双重目的的策略,既是一项大胆的金融创新举措,也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地缘政治行动。电子人民币通过提供一种由国家控制的数字替代现金的选项,强化了该国的国内支付基础设施。而人民币稳定币的推出则将这一愿景拓展到了全球领域。这些由私人发行、基于区块链的技术代币,作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工具,使中国的数字货币在跨境金融和加密生态系统中拥有更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提供一种稳定的、符合中国标准的数字货币作为与美元挂钩代币的替代品,这一举措也对美元在加密领域的长期主导地位构成了挑战。然而,与去中心化货币不同的是,人民币稳定币仍保留了监管和控制的元素,使中国能够在保持监管权威的同时,依然充分利用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效率和灵活性。
这一举措最终是否会扰乱全球金融体系,还是仅仅会促使其他国家推出一系列竞争性的模式,这将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实际应用情况、国际法规的清晰度以及它能在全球市场中建立的信任度。随着战略创新与政治策略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及其稳定币的成功应用,可能会重塑全球范围内数字价值的交换方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