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机密,没有摘要
https://shengcaiyoushu01.feishu.cn/docx/DIQ0dT82aoYIu7xVXNUcWFXRnNf
kkkk:n8n 如何让内容运营提效 10 倍?
1️⃣ n8n 的定位
n8n 是 AI 价值放大器,在工具之间充当"连接器"。
它不仅能连接各种 AI 工具,还能连接任何具备 API 节点的软件服务。
图形化拖拽,门槛和成本远低于纯代码实现。
2️⃣ 运行底层逻辑
👉 感知 → 决策 → 行动 → 反馈
这是所有工作流的本质。
3️⃣ 应用场景 1:公众号内容全流程
过去写一篇公众号:新榜看数据 → Claude 辅助写作 → 豆包生成配图 → 手动上传后台。
有了 n8n:只需选题 & 审核终稿,剩下的全部自动化。
效果:精品 IP 内容生成时间从 1 小时+ → 降到 10-15 分钟。
4️⃣ 应用场景 2:多平台拓展
完成公众号流程后,还能一键拓展到 小红书 / 视频号 / 抖音 等。
矩阵运营:一个工作流即可实现多账号 一天产出 100 篇内容并自动上传。
5️⃣ 应用场景 3:营销与管理
一键同步多平台内容
关键词动态实时监控
社群营销自动化
用户信息跟踪与管理
智能客服 & 互动管理
6️⃣ 对企业的价值
核心减负逻辑:凡是可标准化、可重复的任务,交给 n8n。
人员与流程双重解放,让人力专注于 创造性和决策性工作。
前提:你必须清楚自己业务流程,并能拆解成 SOP。
7️⃣ 学习成本
kkkk 自己:花一个晚上就能入门。
入门方式:n8n 官方文档、开源社区、YouTube 教程、模板与节点。
📌 一句话总结:
n8n = 内容运营和营销的提效神器。
会用的人,能把 1 小时的工作压缩到 10 分钟,把 1 人的产出扩展成 1 个团队。
n8n之前我觉得自身和相关配套还不够成熟,一直迟迟没有学习,最近在如此大的声量之下,加上我确实需要一些工作流来提升工作效率,所以我昨天花了半个晚上学习实操了一下,基本入门一点了,建议新手先从n8n官网来实操,免绑信用卡就能体验15天,节省自己搭建环境的精力,初步入门后,后续可以服务器搭建或本地搭建等等,或者继续付费官网用云服务,本质上是个投资,真的产出价值高于每个月二十多欧元,也就不算啥了。
钱塘江鲤:如何用 AI 搭建自己的内容工厂?
1️⃣ 人人都能拥有内容工厂
钱塘江鲤带着 200 多位老板,从 0 到 1 搭建了 AI 内容工厂:自动化抓取爆款 → 二创改写 → 批量发布。用好 AI,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内容工厂。
2️⃣ AI = 员工
让 AI 干活,本质上就像教员工。你只需要告诉它"做什么"和"怎么做",它就能帮你完成执行。
3️⃣ 速度优势
AI 编程让从想法到落地只需几个小时,比传统开发快得多。
4️⃣ 本质:人定方向,机器干活
AI 时代,定方向、选话题、找差异化才是人类价值。体力活交给机器,我们要把时间花在"决定做什么"上。
5️⃣ 总设计师思维
你只需告诉 AI 两件事:
原料:抓取哪些话题、账号?
标准:内容风格、结构要求?
6️⃣ 数据采集四种方式
零基础:八爪鱼、后裔采集器(点选即可,免费有限制)
进阶:Charles、Fiddler(抓取 App 数据,低风控,需要技术基础)
灵活方案:Playwright、Selenium(可 24h 自动化运行)
7️⃣ 内容 = 乘法杠杆
在 AI 时代,内容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一份内容的价值,应放大 10 倍、100 倍。
8️⃣ 多账号矩阵
利用指纹浏览器 + 自动化工具,可同时管理多个平台账号:批量登录、养号、分发、数据回收,模拟人工操作,灵活适配多平台。
9️⃣ 内容杠杆升级
以前:一套内容 → 多平台分发
现在:一套内容 → 多模态改写 → AI 加工 → 多平台多账号分发
📌 一句话总结
AI 内容工厂 = 人定战略,机器做执行 → 从线性增长到指数放大。
包子:RPA + AI,一人打通流量到产品
1️⃣ 一鱼多吃,搞定时间
包子老师的生活状态:国企裸辞 → 做 IP → 高报志愿赛道第一梯队。
还能同时做家务、带孩子、citywalk,每天自由安排。
核心秘诀:通过 AI + RPA 实现"一鱼多吃",把内容和时间利用到极致。
2️⃣ 知识库是起点
做 IP,不能靠临时灵感选题,而是要先搭建自己的 知识库。
方法:自己定义结构 → 用 RPA + AI 生成第一版 → 与其他知识库联动。
3️⃣ 视频生产流程
所有内容先进知识库,再思考能否用于直播间。
把内容模块化,让 AI 负责擅长的部分。
AI 可以参与:脚本生成、配音、视频自动剪辑。
4️⃣ 直播生产流程
内容复用:把视频内容直接搬到直播讲解,实现一鱼多吃。
AI 可做:美化场景、互动系统、评论采集、复盘分析。
结果:主播更轻松,观众更积极,场观明显提升。
5️⃣ RPA × AI × 人的角色分工
RPA:像"手",负责动作执行。
AI:像"大脑",负责逻辑和内容。
人:灵魂,负责战略和把关。
6️⃣ 产品机会从哪里来?
收集直播间评论,用 AI 识别用户需求 → 转化为产品创意。
流量端和产品端打通,形成完整业务链路。
7️⃣ 真正的护城河
自己亲自下场,打穿整个流程。
把人和工具整合成独特的 业务流,才是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 一句话总结
RPA 是手,AI 是脑,人是灵魂 → 一人一套流程,就能打通从流量到产品的全链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