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一定也有这样的感受:
钱是赚到了,甚至比上班那会儿还多,但心里那股"不踏实"劲儿,总像影子一样跟着。
别人问你干啥的,支支吾吾半天,说不清自己是"老板"还是"员工"。
这就是自由职业者特有的"身份危机"。
01、
明明有收入,为啥总觉得自己"没工作"?
这事儿真不能全怪我们自己心态不好。
你想想,咱们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是什么?
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然后找份"正经"工作。
啥是"正经"工作?
最好是国企、是事业单位、是大公司,再不济也得有个固定的办公地点,每天打卡上下班,按月领工资。
这种模式,在老一辈人眼里,那才叫"稳定",才叫"有出息"。
你突然跟他们说,我在家,用电脑就能赚钱,而且还不少。
他们第一反应往往不是"你真厉害",而是"这靠谱吗?""能长久吗?""是不是骗人的?"
我刚开始全职做互联网那会儿,亲戚朋友聚会,最怕被问到工作。
我说自己做自媒体,写写文章,搞搞社群。
他们听得云里雾里,然后客气地笑笑,转头可能就跟别人嘀咕:"这孩子,怕不是没正经事干,天天在家瞎鼓捣。"
有一次,一个远房亲戚,语重心长地劝我:"年轻人还是得找个班上,社保公积金都有保障,天天在家待着不像回事儿。"
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我那会儿一个月收入早就是他好几个月工资了,但我怎么解释呢?
他理解不了,也不想理解。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框架里,没有"办公室"和"老板"的赚钱方式,都约等于"无业游民"。
这种外部的眼光和评价,潜移默化地就会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
赚再多钱,好像也缺了点"名正言顺"的底气。
我有个朋友阿强,做跨境电商的,一个人一个小仓库,捣鼓得风生水起,一年下来利润七八位数。
但他过年回家,还是会被安排去相亲,对方姑娘一听他"没单位",眉头就皱起来了。
阿强跟我吐槽:"王叔,你说气不气人?我这收入,比那些有单位的强多了吧?怎么就成了不稳定因素了?"
这就是现实,社会对"工作"的传统定义,像个无形的枷锁,套在我们这些自由职业者身上。
02、
别被"标签"绑架,钱和自由才是硬道理
后来我想明白了,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的事,关键是我们自己怎么看自己。
创业要以赚钱为结果,不要整一些虚的。
我一个人,利润可能比很多工作室都高。
我为啥不开工作室?因为没必要,因为一个人更灵活,成本更低,利润更高。
同样,我们选择自由职业,图的是什么?
不就是图个自由自在,图个能掌控自己的时间和收入吗?
如果赚到钱了,也获得了自由,却因为别人一句"你这不算正经工作"就垂头丧气,那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命运的馈赠,早就暗中标注好了价格。
你选择了朝九晚五的稳定,可能就要接受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和固定的薪水。
你选择了自由职业的灵活,可能就要承受初期收入的不确定和外界的不理解。
没有哪条路是完美的,关键看你更看重什么。
我认识一个做自由设计师的小姑娘,小雅。
她以前在广告公司上班,天天加班到深夜,拿着万把块的工资,累得像条狗,还经常被甲方和老板PUA。
后来她辞职单干,自己在网上接单,时间自由安排,收入也翻了一番。
她说,现在虽然偶尔也会焦虑订单不稳,但那种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太爽了。
有一次她妈跟她说:"你看隔壁小王,在银行上班多体面。"
小雅直接回怼:"妈,他体面,但他一个月赚的有我多吗?他有我开心吗?他能想去旅游就去旅游吗?"
她妈被怼得哑口无言。
你看,当你自己内心足够坚定,足够认可自己的价值时,外界的噪音就没那么容易干扰到你了。
我们赚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为了活成别人眼里的"标准答案"。
钱和自由,这两样实实在在握在手里的东西,比那些虚无缥缈的"体面"和"稳定"标签,重要得多。
03、
给自己"正名",打造属于你的"事业感"
当然,光靠心态强大还不够,我们还可以主动为自己营造一种"事业感"。
别因为在家办公,就真的把自己当成"闲散人员"。
首先,要有专业的态度。
客户找你,是因为你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那你就得拿出专业的样子来,无论是沟通、交付,还是售后,都要体现出职业素养。
我做公众号,写文章,运营社群,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家,但我有自己的工作节奏和标准。
客户付费加入我的社群,提问咨询,我都会认真对待,提供有价值的反馈。
这就是我的"产品"和"服务"。
最近社群新推出了打卡活动——AI商单写作!欢迎参与。
瑶瑶老师(亲测周入3k+,团队GMV 10W+)带你从0到1实操AI写作!
❶ 上手简单:手机就能操作,7天打基础,小白也能跟上!
❷ 聚焦变现:主攻闲鱼PPT等热门类目,需求大,易拿结果!
❸ 市场前沿:学习低AI查重率写作技巧,掌握未来职场利器!
❹ 押金全返:21天打卡挑战成功,押金全退,等于免费学!
详细介绍👉🏻AI商单写作,小白也能周入3000+!
其次,给自己创造一个工作的"仪式感"。
即便在家,也可以划分出专门的工作区域,规定好工作时间。
别穿着睡衣,在床上处理工作,那样很容易效率低下,也容易模糊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我每天早上起来,也会像上班一样,洗漱完毕,换上日常的衣服,然后坐在书房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种仪式感,能帮助我们更快进入工作状态。
再者,建立自己的"品牌"意识。
无论是做自媒体、做设计、做咨询,其实都是在打造个人品牌。
你的作品、你的服务、你的言行,都在塑造别人对你的认知。
当你的个人品牌建立起来,有了口碑,有了影响力,自然就会有一种"事业有成"的感觉。
就像我现在做【王叔笔记】,很多人通过我的文章认识我,认可我的分享,加入我的社群。
这种被认可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身份认同。
最后,找到你的"组织"。
自由职业者虽然"自由",但也容易"孤独"。
多和同行交流,加入一些社群,参加一些线上线下的活动。
你会发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人,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这种归属感,也能极大地缓解"无业游民"的漂泊感。
我在我的【王叔小茶馆】社群里,就聚集了很多优秀的互联网创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大家一起交流项目,分享经验,互相鼓励,那种氛围非常好。
你会感觉到,你是在做一件有价值、有伙伴的事业。
04、
你的价值,由你定义
说到底,所谓的"身份认同",核心还是来源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当你能持续创造价值,并且这种价值能给你带来满意的回报(无论是金钱还是成就感),你的内心就会越来越笃定。
别人说你是"无业游民"还是"大老板",其实都没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并且能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互联网时代,给了我们普通人更多选择的权利。
我们可以不必挤破头去走那条传统的"独木桥"。
在家赚钱,做自由职业,只要你做得好,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活得有尊严。
所以,如果你也正因为"身份认同"而困扰,不妨静下心来问问自己:
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现在做的事情能让我更接近它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甩开膀子继续干!
别人的嘴,堵不住;
自己的路,得自己走。
当你真正把"创业"这件事做轻、做灵活,把赚钱当成一辈子的事儿去经营,那种踏实感和成就感,会从心底里长出来。
那时候,你就是自己事业的主宰,还需要别人来定义你的身份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