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日星期六

Instacart 的增长逻辑:如何把“最难的生意”做成上市公司

在美国,几乎所有电商玩家都绕过了一个品类——食品杂货。原因很简单:毛利极低、履约复杂、冷链成本高。

在美国,几乎所有电商玩家都绕过了一个品类——食品杂货

原因很简单:毛利极低、履约复杂、冷链成本高。即便是亚马逊,尝试多年也没跑出令人满意的模式。

但有一家创业公司却选择正面迎难而上,不仅活了下来,还在 2023 年成功上市,它就是 Instacart,当前市值120亿美元。

图片

那么,Instacart 究竟是如何在"最难的生意"里,跑出自己的增长曲线的?

从低毛利困境到"广告驱动"的正循环

传统电商靠"买卖差价"赚钱,而在杂货行业,这几乎不可行。大部分商品的毛利只有 1-3%,运费和冷链配送一算,基本注定亏钱。

Instacart 的破局点在于,它没有只把自己定位为"卖菜的",而是通过广告和推荐系统 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 用户在购物时会留下大量真实消费数据;
  • 这些数据被用来优化推荐,让品牌商的广告更精准;
  • 品牌看到效果,就愿意持续投放,广告收入逐年攀升;
  • 平台用这部分收入反哺低毛利的履约业务。

 2022 年,广告已经占到 Instacart 总营收的 30% 以上,成为它真正的利润引擎。

简单说,Instacart "卖菜"的流量,卖成了广告生意

模拟"逛超市"的体验,让购物篮更宽

如果广告是盈利的关键,那用户体验就是增长的前提。

Instacart 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不是简单地把超市搬到线上,而是刻意去模拟线下"逛超市"的感觉。

结果是,在 Instacart 上,一个订单平均覆盖 11 个品类,购物篮的宽度远超传统电商。

为什么会这样?

1. 用户心智不同:在亚马逊,用户是"带着目的来"的;在 Instacart,用户心智是"囤一周所需",天然跨品类。

2. 界面像货架:产品设计遵循超市动线,从饮料 → 茶饮 → 冰茶,让用户自然延伸选择。

3. 推荐强调互补:不是推荐相似商品,而是搭配商品——买牛排推荐红酒和烧烤酱。

4. 场景化营销:通过节日礼包、食谱推荐,让用户一次下单解决多个需求。

这就是 Instacart 真正的产品力:让用户不只是"买菜",而是"逛超市"

第二曲线:从卖货到 SaaS

当广告撑起第一曲线后,Instacart 又开始布局第二曲线: SaaS 服务

  • 它为零售商提供白标电商系统,让传统超市快速上线;
  • 它开放广告与数据平台,帮助超市做数字化运营;
  • 它逐步从"帮你送货",升级为"帮你数字化"

这条路,让 Instacart 从一个"平台公司",转变为超市行业的 基础设施。相比烧钱的履约,SaaS 收入更稳定,也更具长期壁垒。

对出海创业者的启发

Instacart 的故事,给中国出海创业者三点启发:

1. 敢于攻坚最难的市场
杂货是电商最难的品类,但一旦跑通,用户需求高频且刚性。

2. 数据和广告,可能比交易更值钱
很多创业者盯着 GMV,却忽视了背后的数据价值。Instacart 正是靠广告实现盈利。

3. 复刻体验,而不是简单搬运
它并不是把超市商品放到线上,而是复刻"逛超市"的心智和场景。

4. 提前规划第二曲线
靠广告能盈利,但靠 SaaS 才能构建长期壁垒。

当大多数创业者都在追逐高毛利行业时,Instacart 却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但它通过重构盈利模式、复刻用户体验、再加上 SaaS 的长尾,走出了一条少有人敢走的增长路径。

产品简单到极致才是王道:只做一个功能,如何年入百万?

2025年海外10大低门槛SaaS赛道拆解:从0到1掘金全球市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搬砖界顶梁柱!流放之路降临!散人搬砖攻略搭配详解!

大家好,我是高总前言:《流放之路》最近算的上风头正劲了,很多朋友都想从流放里吃一口,今天给大家出一些详细的搬砖 大家好,我是高总 前言: 《 流放之路》 最近算的上风头正劲了,很多朋友都想从流放里吃一口,今天给大家出一些详细的搬砖攻略,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相信国服有很多萌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