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一事,要涨一智!
最近,西贝与罗某的"预制菜之争"连续霸占热搜。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餐饮行业透明度的舆论监督;实际上,可能是一场被精心设计的流量盛宴。
如果你现在已经清醒了…不去站队,会发现整个事件遵循一个典型的"屠龙者剧本":
一、屠龙者剧本
套路简单却高效:先锁定一个"敌人",再高举"正义"的旗帜,然后点燃公众情绪。舆论被放大,事件热度迅速攀升,围观者在对立与冲突中被卷入,而"真相"往往退居次席。屠龙者与推波助澜者趁势收割流量,最终留下的,只有意犹未尽的吃瓜群众。
二、各方目的分析
1. 罗某(屠龙者)
- 打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塑造正义形象;
- 借事件聚集流量,为个人品牌、新创业项目和商业机会积累关注;事情发酵后的第一场直播就…顺势推荐了自己的长谈博客(太着急了点)。
- 部分行为中夹带个人利益,事件成为其商业化和曝光的跳板。
2. 媒体与自媒体(阿猫阿狗)
在自媒体时代,所谓的"监督者"未必真的关心正义。
阿猫阿狗,它们关注的不是事实,而是流量——那是它们糊口的生意,而吃瓜群众仅仅是它们的佐料。
- 为抢热度、博点击,频繁使用标题党和夸张化报道片段…生怕话题不够劲爆,不够吸睛;
- 推波助澜,让事件热度持续发酵,浪费大量媒体资源;
- 在流量逻辑驱动下,监督与引导的责任被弱化,舆论被商业化操控。
3. 平台(微薄 恶之首)
- 利用事件增加用户停留、提升播放量和广告收益;
- 流量为导向,鼓励冲突和极端言论,进一步加剧舆论放大效应。
4. 吃瓜群众
- 在情绪撕扯中寻找刺激和快感,参与转发和讨论;
- 对事件真相关注有限,更关注冲突和争议本身;
- 成为流量循环中的"助推器",无意中强化了事件的放大效应。
三、总结
这场事件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下典型的"屠龙者剧本":
每一方都有明确的动机和利益,而被裹挟的,是行业健康、普通从业者和消费者的信任。
事件本身的争议和情绪被最大化利用,真相与理性监督退居次要位置。
四、泥伏雷吃瓜结语🔚
西贝与罗某的"预制菜之争"告诉我们:在注意力经济下,真正被操控的,不是单个事件,而是公众的情绪和关注。
每一次舆论爆炸,都像一场经过精心编排的"屠龙秀"——敌人被锁定、正义被高举、情绪被点燃,流量被不断收割,而真相和理性,总在最后才出现。
下一次,当热搜再次上演"屠龙者剧本",停一停,想一想:你是在看事件,还是在成为流量的一部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