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星期日

公开构建、口碑增长:海外开发者如何靠小众工具拿下百万美元收入

他们是如何把一个网站监控工具做成每年收入1百万美元的SaaS产品的?本文将揭秘他们的创业故事。

他们是如何把一个网站监控工具做成每年收入1百万美元的SaaS产品的?本文将揭秘他们的创业故事。

一、 从运维工程师到SaaS创始人:一场源于"不满足"的旅程

图片

八年前,比利时开发者 Mattias Geniar 还是一名普通员工,负责网站运维。他的搭档 Freek 则经营一家网站开发代理公司。两人都在网站管理一线摸爬滚打多年,深知"站点是否真正正常运行"这件事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 市面上多数监控工具只会每分钟访问首页,能打开就算正常。
  • 证书过期、域名异常、内页断链……这些潜在问题没人管。

他们决定自己动手,打造一个能真正让网站负责人安心的监控工具——Oh Dear。初版功能极其简陋:只做了正常运行检测、证书过期提醒,以及一项杀手级功能——全站爬虫

如今,八年过去,这款不起眼的工具已经成长为年营收超过100万美元(约700万人民币)的SaaS服务,客户遍布全球。

图片

二、"保守"的技术栈,却是可靠的根基

Oh Dear 的技术选择称得上刻意保守:

  • 核心应用Laravel + PHP + MySQL + Redis +      ClickHouse
  • 基础设施:自建裸金属服务器 + 分布在 Digital OceanVultrAWS  50 多台虚拟机

Mattias 坦言:"我们要的不是炫酷,而是稳定。"对一个监控服务来说,可靠比前沿更重要。

这一点对中国出海SaaS同样关键。无论是开发跨境电商工具还是海外支付方案,稳定的技术与运维是品牌长期口碑的根本。

三、传统SaaS模式:没有"免费午餐"

Oh Dear 没有免费版,只提供试用期。价格策略则遵循"按监控数量计费"的简单逻辑——功能对所有用户一致,区别只是监控的站点数量。

随着功能迭代,他们逐步提价以覆盖通胀和开发成本,而客户接受度很高。因为一旦换用多个单点工具,成本将是Oh Dear 的十倍。

启示:对中国出海创业者来说,"试用+付费"模式比"永久免费"更有利于健康增长。与其靠补贴烧钱拉量,不如通过价值证明留住真正的付费客户。

四、最难的是让人知道你

技术出身的两位创始人,最初只专注于代码与服务器,很快发现——完美的产品,如果没人知道,毫无意义

他们尝试过:

  • Google Ads:砸钱效果微弱。
  • Reddit Ads:相对划算但不够理想。
  • 付费SEO软文:基本无用,用户只信他们自己写的内容。

真正带来增长的,是口碑

两人十余年的技术社区积累成了天然的种子用户。他们在 Twitter、博客、邮件简报上不断分享产品进展、征求反馈。早期用户不仅给出建议,还成了首批付费客户,并把口碑一传十、十传百。

对出海的提示

  • 如果你在某个社区有影响力,别小看这张网。

  • 面向海外时,也可以从GitHubRedditHacker News、独立开发者社区切入。

  • 内容必须亲自写,外包或者AI生成很难赢得真正的技术用户。

五、公开构建:最接地气的增长黑客

Mattias 给出的核心建议是:不要躲在暗处开发。

"当你对产品还不确定时,你会下意识保持沉默。但恰恰在那时,你更需要制造声量——让世界知道你在做什么。反馈越早越好。"

他们几乎把整个产品迭代过程公开在社交媒体:功能上线、技术问题、运营数字,全都透明。
这种做法让用户感受到产品"有人味",更愿意持续关注和购买。

对于想要走向全球的中国创业者来说,这一点尤其值得借鉴:

  • 在海外平台"露脸"Twitter(X)LinkedInProduct HuntIndie Hackers,都是低成本但高回报的舞台。
  • 分享真实挑战:包括失败、犹豫和小进展,而不是只晒成绩。海外用户更看重真诚。

六、中国出海创业的三点启示

1. 小切口也能做大市场

  • 网站监控看似小众,却支撑起百万美元营收。

  • 对中国开发者来说,选择细分需求(跨境电商工具、远程协作插件等),比盲目做"大而全"的平台更高效。

2. 长期主义 vs. 快速爆发

  • 八年迭代、持续提价、稳步增长。

  • 相比国内常见的"烧钱拉新",他们证明了"慢工出细活"同样能达成可观收益。

3. 个人品牌是护城河

  • 早期积累的博客、推特粉丝成了天然流量池。

  • 中国出海团队也可以通过技术分享、开源项目、海外演讲建立个人或团队品牌。

最后

Mattias  Freek 的成功并非一夜暴富,而是技术积累 + 社区影响力 + 公开构建的长期结果。他们选择了看似不起眼的产品、保守的技术栈,却在全球SaaS 市场站稳了脚跟。

对于想要出海的中国创业者,这是一剂清醒的良药:

  • 不必追逐风口,也无需华丽融资。
  • 专注一个真实需求,持续打磨产品和口碑。
  • 公开分享,让用户在你的成长故事中成为伙伴。

这样的模式,也许比任何"烧钱换增长"的策略,更值得我们借鉴与转发。

两个欧洲小伙如何在3个月内靠TikTok赚到10万美元?他们的AI写作工具增长秘籍在这里

Instacart 的增长逻辑:如何把"最难的生意"做成上市公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分享一个游戏站关键词#012|从丝之歌说起

另一个角度看热门游戏 这是熊猫的第 278 篇原创 昨天有点忙,没更新。 关于游戏站的关键词,已经写了这些文章: 从海彼的新游戏Wittle Defender说起 分享一个游戏站的关键词 #001 分享一个游戏站的关键词 #002 |从Color Block Jam说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