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懈怠了,没有更新。所以我这周准备给自己起一个主题系列,叫做我的项目经验。为什么写这个内容呢?其实与蛮多朋友交流中,其实我会感受到大家虽然对于跨境支付业务充满兴趣和热情,并且在日常业务中也积累了蛮多的业务知识和业务经验。但是这部分内容趋于碎片化,并且无法形成有效的业务支持;并且在日常业务处理中,有些经验其实并不是很准确,往往会引发一些相反的结果。
我恰好经历了完整的一个跨境支付周期,这个内容在我前面的内经验的分享:
一、境内第三方支付公司获取跨境支付资质
这个议题其实大多数人可能都经历过,而境内第三方支付公司想要获得跨境支付的资质,目前一共有两个路径:
1是按照啊《支付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办法》去申请跨境外汇结算资质,这个申请动作则是由属地外汇局受理,然后向外汇总局进行申报和审批处理的;
2是通过经营地与一家银行合作,通过银行向人行跨境办联合申请跨境人民币的结算资质。下图是我在银行帮助某境内支付机构申请跨境人民币资质的一个文件内容。
从目前来看,境内支付机构获得的跨境外汇结算一般来说是做的跨境电商业务,主要内容包含以下:
线上货物贸易:涉及跨境电子商务的货物买卖。
航空机票:为购买国际机票提供支付服务。
酒店住宿:为预订境外酒店提供支付服务。
留学教育:为留学相关费用的支付提供服务。
而跨境人民币的备案大部分情况下是允许从事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大类的(几年前的经验,目前我个人所知应该未有修改)。从我的经验来看,支付机构获得的跨境支付业务批复一般属于小额、高频且在场景上属于传统银行无法批量或者集中处理的业务。
二、如何开展业务
1、开户
从监管侧的要求来看,无论是跨境外汇还是跨境人民币业务,都是需要在合作银行开立备付金,不同的是跨境外汇的备付金会有一个前缀(PIA),但是跨境人民币备付金则没有。其他条件差不多,
2、系统对接
从目前监管的要求来看,基本上是要求银行与支付机构实现完全的系统对接,便于资金的集中处理和申报。
3、业务拓展
本问中的业务拓展主要是指支付支付与其合作银行沟通开立相关业务场景扩大的事宜;主要就是比如在跨境人民币资质下关于服务贸易的内容,除了常规的服务贸易下,可能其他比较少见的业务场景可能需要与银行的合规沟通,是否开放、如何申报等等。
以上就是个人在银行与国内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工作时候,积累的一些关于支付机构申请牌照、业务开展相关的一些经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