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产正在重塑全球金融体系多年来,加密货币一直备受质疑。最好的情况下,它们被视为投机性投资;最坏的情况下,它们则被斥为仅适用于赌博或洗钱活动。
数字资产正在重塑全球金融体系
多年来,加密货币一直备受质疑。最好的情况下,它们被视为投机性投资;最坏的情况下,它们则被斥为仅适用于赌博或洗钱活动。然而,在近年来,一类特定的加密货币——稳定币——引起了传统金融参与者(包括银行、信用卡网络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关注。
稳定币是一种与常规法定货币(如美元)保持1:1贬值比的加密货币。例如,最受欢迎的稳定币USDT(代号为泰达币)与美元保持1:1的兑换比例。USDT与美元的关键区别在于,作为加密货币,它运行在区块链上,并完全独立于传统银行系统。因此,它可以在无需任何银行或传统金融实体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存储、发送和接收。这具有显著的优势:使用SWIFT支付网络进行美元的国际转账可能需要几天时间并产生大量费用,而国际发送USDT则只需几秒钟且费用仅为SWIFT费用的一小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稳定币的发展历程、它们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的颠覆性影响、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至关重要的是——银行、支付服务提供商和监管机构应当如何应对。
稳定币的历史简述
稳定币的诞生是为了满足交易者买卖加密货币的需求。设想这样一个场景:2015年,你正在交易加密货币,市场波动极大,你希望尽快平仓。但问题是,你无法轻易地将你的加密货币兑换成美元,因为银行不接受加密货币。解决方案:USDT是一种与美元1:1贬值挂钩的加密货币。您可以立即将您的加密货币换成USDT,并将其存放在您的加密货币交易所钱包中——无需与银行打交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稳定币成为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支柱。DeFi 是一个基于智能合约功能构建的金融生态系统,最初由以太坊实现,但现在在许多其他区块链上也已可用。DeFi使用户能够借贷、借款、交易并赚取利息,而无需使用诸如银行之类的中介。截至2024年,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稳定币被锁定在DeFi应用程序中,这证明了它们在这一不断发展的领域中的核心地位。
起初,稳定币仅用于在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金融应用中进行加密货币交易,因为从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在区块链上进行转账既复杂又昂贵。然而,区块链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太坊的升级以及更高效的区块链(如Base和Solana)的出现——使得稳定币的使用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且更简便(图A)。
恶性通货膨胀、汇款以及监管认可正在推动稳定币的采用
经济因素在推动稳定币的采用方面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例如,土耳其里拉在过去五年里贬值了80%以上。土耳其人现在将USDT视为保护财富的一种手段。因此,稳定币在应对恶性通货膨胀的国家中已成为一条生命线。
与此同时,稳定币开始改变我们对支付方式的看法。曾经饱受高额费用和延迟之苦的本地和跨境交易现在几乎无需成本且几乎瞬间完成。例如,尼日利亚人使用稳定币进行跨境汇款,2024年该国收到的稳定币金额超过200亿美元。
如今,由于像币安和Coinbase这样的集中式交易所的广泛普及,任何人都可以在几乎任何国家购买稳定币。
一些稳定币发行商一直渴望遵守监管要求并保持透明,而另一些则未能做到。例如,欧洲的"MiCA"(加密资产市场)框架(自2024年起施行)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保持透明的储备金并定期接受审计。 MiCA已认可Circle的USDC和EURC为唯一符合标准的稳定币,这是因为Circle频繁且透明地披露储备金情况,并严格遵守监管规定。相反,Tether的USDT已错过合规期限,现已被排除在欧盟市场之外,欧盟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也已将USDT从交易列表中移除。
此外,美国已经开始接纳稳定币,财政部表示它们在现代化传统支付系统和流程方面具有潜力。同样,阿联酋中央银行也在积极推行基于阿联酋迪拉姆的稳定币,旨在供消费者用于支付。
稳定币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
稳定币正在重塑金融规则,提供速度、透明度和成本节约等传统系统无法匹敌的优势。这将对传统的全球金融体系产生重大颠覆性影响,影响资金转账、支付以及甚至可能触及银行的核心业务模式——银行账户、存款和贷款。
尽管加密货币市场波动且周期性明显,但稳定币的活动仍在持续增长。图B显示,稳定币并非一时的潮流:与加密货币的波动市场周期不同,稳定币的活动仍在稳步增长。每月的稳定币发送地址数量(即发送稳定币的用户数量)持续上升,而与此同时,现货加密货币交易量却有所下降。这表明稳定币的用途远不止于交易,其还被用于其他方面。
点对点支付(P2P)、外汇交易和跨境业务交易
稳定币改变了点对点支付的方式,使人们能够直接将资金汇给家人和朋友,无论是在本地还是海外。例如,使用传统的转账服务,交易金额的手续费可能高达7%,而使用Venmo或PayPal的手续费则可能高达3%。稳定币将这一成本降低到了约1%。通过SWIFT向海外的家人或朋友汇款可能需要2至5天的时间,并且每笔交易的费用可能超过15美元。
相比之下,稳定币可以在数秒内实现国际间的转移,并且成本极低。这就是传统货币转账公司(如MoneyGram)与稳定币提供商(如Circle 及其USDC)合作的主要原因。此外,埃隆·马斯克的星链系统也采用了稳定币来接收国际支付,这减少了传统外汇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对货币波动的金融风险。
商家也在整合稳定币支付方式。
同样地,由于像Visa和Mastercard这样的传统支付系统收取的费用超过1.5%,商家开始采用稳定币。这些费用由多个方分摊,包括发卡银行、收单银行和卡网络。稳定币交易通过省去中间环节显著降低了成本,为商家提供了一种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的支付解决方案。
Shopify于2023年与USDC的整合使商家能够接受USDC作为支付方式。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开始提供"数字资产即服务"或类似的服务。"DaaS"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将数字资产基础设施整合到其现有系统中,并简化整个流程。例如,来自阿联酋的初创企业Fuze提供了一款类似的DaaS解决方案,面向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科技平台。新的参与者也在不断涌现,其中包括作为专注于加密货币的商户网关的公司,如Transak和MoonPay,以及专为实现稳定币交易而设计的稳定币原生应用程序,如Zarpay和Dakota。
稳定币能够取代银行的核心服务吗?
稳定币有可能对传统银行体系造成巨大冲击。
对于那些没有银行账户的人群而言,稳定币能让他们轻松地进行资金的存储、转账和接收,仅需一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连接即可。2024年,全球仍有超过14亿成年人未开设银行账户,其中约40%的稳定币用户来自新兴经济体,也属于这一群体。然而,对银行体系构成真正威胁的是已拥有银行账户的群体,对于他们而言,稳定币提供了一种替代传统银行的服务方案。
用户可以通过非托管钱包进行稳定币的存储、转账和接收。至关重要的是,这类非托管钱包起到了"数字床垫"的作用——一种安全且易于获取的方式来自行存储资金,无需依赖银行进行托管或支付银行费用。因为银行商业模式的核心部分是将客户存款多次贷出,从银行账户转向非托管钱包可能会导致银行存款的大幅减少,从而减少贷款活动,最终降低利息收入。
稳定币业务
随着稳定币的使用日益普及,发行者们正在开拓一项利润丰厚的业务。当你
将一美元兑换成一种稳定币,发行方并不会只是单纯地持有你的美元:它会将这笔资金投资于低风险资产,如美国国债,以获取利息。发行方还从诸如发行和赎回费用等来源获得收入。截至2025年2月,泰特(Tether)的储备金约为1400亿美元。从这些储备金中获得的几个百分点的利息就能带来巨额利润:2024年,泰特通过将其储备金投资于美国国债等低风险资产,获得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利润。同样,USDC 的发行方Circle也通过其储备金持有获得了大量收入——仅在2024年12月就产生了超过1.3亿美元的收入——巩固了其在稳定币领域的主导地位。
这种盈利能力吸引了诸如FDUSD等新进入稳定币领域的公司的关注。这也引起了银行的注意,如今它们正在探索稳定币这一领域的机会。例如,阿联酋中央银行最近批准了阿联酋迪拉姆稳定币,该币将由零售银行发行。
但稳定币业务的范围远不止于发行方。像PayPal和Stripe这样的支付处理商正在将稳定币整合到数字支付中,而Visa正在构建区块链基础设施以促进稳定币交易。像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这样的传统银行也在积极探索稳定币在跨境结算和金融服务中的应用。这个迅速发展的生态系统正在吸引各大金融机构的参与,将稳定币定位为未来金融的基础层。
稳定币市场发展迅速,截至2024年底,其总市值已超过2000亿美元。泰达币(Tether)继续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 Circle 正在迅速追赶,通过增强 USDC 的全球实用性来实现这一目标。虽然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处于领先地位,这是因为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但区域性的稳定币正在成为支付方式的未来。随着跨境贸易的增长,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抓住机会发行自己的稳定币,从而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并降低风险。这种转变可能会改变我们对银行和支付方式的思考方式,创建一个去中心化但稳定的金融生态系统。
挑战与展望
在进一步推广稳定币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因此,稳定性和储备管理至关重要。维持与法定货币的挂钩仍是稳定币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正如2023年硅谷银行危机期间USDC的短暂脱钩所表明的那样。当投资者纷纷赎回他们的USDC时,其价值一度跌破一美元,这凸显了稳定币发行方通过详尽披露来维持信任的必要性。稳定币发行方必须确保透明度和稳健的储备管理。
要真正走向主流,稳定币需要像主流消费应用程序(如WhatsApp)那样简单易用。直到最近,数字资产钱包的糟糕用户体验一直是稳定币采用的主要限制因素。然而,像Phantom这样的新数字资产钱包已经证明,用户界面的重大改进反过来会推动更多的采用。尽管如此,仍存在风险,即如果你丢失了自我保管钱包的"密钥"或密码,你可能会完全失去你的资金。因此,一些用户可能仍然更倾向于将资金委托给银行作为他们的资金托管方。
法定货币挂钩也对推动采用至关重要。尽管现在通过点对点方式在各国之间转移稳定币已经变得既便宜又便捷,但这仍不足以实现汇款业务。用户
仍然需要一种将稳定币转换为法定货币的方法——而在这方面仍存在重大瓶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法定货币转换通道。这些通道可以由中心化交易所、银行或支付处理商提供,但通常需要获得监管批准、许可证、KYC(了解你的客户)和AML(反洗钱)审查,而这些程序的开发可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商户整合是稳定币采用的下一个前沿领域。要说服大型商户接受稳定币,就需要降低费用,并使其与电子商务和销售点系统更易于集成。
最后,监管认可对于稳定币的持续采用至关重要。请注意,稳定币与它们所挂钩的法定货币并不相同,因此消费者需要放心使用它们作为替代品。此外,随着稳定币交易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货币"将由由诸如国库券等资产支持的私人稳定币发行方的主张所代表,而非直接的中央银行负债。这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并扭曲债券市场。而且如果例如出现对稳定币发行方的挤兑情况,还会增加金融市场遭受干扰的风险。监管机构在制定稳定币发行、储备金和应用场景的相关指导方针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
对于银行、支付网络以及监管机构而言,关键考虑因素如下:
稳定币最初是为加密货币交易者提供的小众解决方案。如今,它们正在成为全球金融领域的一股变革力量。从为去中心化金融平台提供支持,到实现近乎即时的汇款,其用途无可否认。
传统金融机构需要做出一个重要抉择:适应这个新的货币时代,还是面临被淘汰的风险。银行应当考虑接纳稳定币,不仅是为了更快的支付和跨境交易,也是为了开辟全新的收入来源。它们可以通过发行自己的稳定币来抓住这一机遇,同时还要管理好稳定币可能对核心银行服务收入造成的潜在侵蚀。
支付网络需要重新思考其商业模式,以便将稳定币整合到传统的支付网络中。同时,它们还需要应对信用卡支付中不可避免的1.5%"税款"的减少。
最后,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应当制定政策和框架,确保设置正确的监管措施,以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促进创新而非抑制创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