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星期五

国外"神级"Wise:用更便宜的跨境转账,撬动全球支付格局

Wise 的故事 Wise 为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 40 多种货币的个人及企业客户,提供高效的

 Wise 的故事 

Wise 为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 40 多种货币的个人及企业客户,提供高效的跨境转账服务。

图片

在它诞生之前,各国国内的支付体验早已相当成熟——以中国为例,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几乎可以做到秒级到账。如果你还没有开通,可以查阅:

Wise注册入金激活及补充资料如何处理

推荐阅读:

在内地就可以开通的国外银行卡/优卡汇总

国外借记卡养卡常识N26|Wise

然而,一旦涉及将资金兑换为另一种货币并汇往海外,情况就变得复杂:手续费高、到账慢。

图片

麦肯锡在《全球支付报告》中指出,2021 年全球支付收入约 1.9 万亿美元,其中跨境支付依旧是增长亮点。世界银行的《Remittance Prices Worldwide Q4 2024》数据显示,G20 国家汇款的平均成本为 6.51%,全球平均为 6.26%。这些费用主要由普通消费者和中小企业承担,且汇款到账通常需要 2-5 个工作日,有时甚至需要亲自跑银行办理。

乍一看,这些费用似乎还能接受,但如果与 Wise 平均仅 0.59% 的费率相比,就会发现它比传统银行便宜了 7 至 13 倍。正如 Wise 首席执行官所说:"理论上,Wise 根本不该存在。只是因为市场长期失灵,银行隐瞒了跨境费用,并依赖被'锁死'的客户群体,导致数十年来跨境支付技术投入不足,让零售客户始终缺乏真正的选择。"

图片

直到今天,全球大部分银行仍依赖 SWIFT 系统——一种诞生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代理银行模式。SWIFT 本身并不处理资金,只是传递支付指令。每多一道代理银行,结算就会延迟;若再跨不同时区,速度会更慢。

Wise 的起点可以追溯到 2007 年。那时,在伦敦工作的 Kristo Käärmann 和 Skype 战略总监 Taavet Hinrikus 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在爱沙尼亚和英国之间汇款,汇率成本惊人。Taavet 的工资是欧元,但生活在英国;Kristo 的工资是英镑,但有欧元贷款。他们想到一个简单的办法——每个月,Taavet 把欧元转到 Kristo 在爱沙尼亚的账户,而 Kristo 则把英镑转到 Taavet 在英国的账户,双方都省去了跨境换汇的成本。

这个点子很快在爱沙尼亚侨民圈中流行开来,甚至发展出一个专门的 Skype 聊天群。

Wise 创立之初, Kristo 的设想是做一个点对点平台,利用各国快速且低成本的本地支付系统,模拟跨境转账。例如,美国向法国汇款时,发起人将美元打入 Wise 的美国账户,同时 Wise 会从法国账户直接支付欧元给收款人,全程资金并未真正跨境流动。这与国内俗称的"对敲"类似,但 Wise 在合规性和透明度上更有保障。

刚开始,Wise 只做爱沙尼亚与英国之间的转账。但很快,团队发现人工匹配效率太低,难以凑到金额完全对应的用户。于是 Kristo 推出了 API 接口来自动化处理转账,并在各国建立本地资金池,提高资金流动性与匹配效率,这才真正奠定了 Wise 全球化发展的基础。

图片

(传统跨境转账模式,来源:Wise 2025年报)

图片

(Wise 跨境转账模式,来源:Wise 2025年报)

Wise 的战略:从低费率到基础设施护城河

"他们的利润,就是我们的机会。"——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这句话,精准概括了亚马逊如何把电商从一个低门槛行业,打造成拥有基础设施护城河的商业帝国。多年来,亚马逊主动牺牲利润率换取市场份额,用时间和资本构建了难以被复制的体系。

Wise 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布局,与之异曲同工:

  1. 以低费率换取规模

  2. 垂直整合产业链

  3. 持续将利润再投入专有基础设施建设

早期,Wise 测试过多种转账机制来提升效率。随着业务体量扩大,监管机构开始关注它的运作模式。2013 年,Wise 在大力投入建立全球现金蓄水池的同时,主动终止了跨境加密货币业务,以提升公众信任度。之后,Wise 将重点放在扩张覆盖范围:先与一些体量较小、动作灵活的银行达成合作切入新市场,再逐步拓展到基础设施更完备的大型机构。

用户基数不断增长,让 Wise 的资金池得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流动性增强,运营成本下降,形成了"规模—流动性—规模"的网络效应飞轮。虽然可以将规模经济的红利转化为利润,Wise 却选择继续下调抽成,巩固其全球低成本提供商的定位。

近年,Wise 取得的一大突破是直接接入部分国家的国内支付系统(DPS),无需依赖银行作为中介。DPS 可以理解为银行间资金清算的"高速公路"——负责安全、高效地在银行之间传递资金,但不提供账户、贷款等业务。

在中国,银联与网联是 DPS 的代表,由央行或行业联盟监管,负责银行间清算;商业银行则直接管理用户账户,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平台则充当用户与 DPS 的桥梁。中国的支付体系高度集中,商业银行与第三方平台深度融合,用户体验统一。而在欧洲、英国、菲律宾等市场,DPS 的独立性更强,例如:

  • 欧洲:SEPA 由欧洲央行与成员国银行共同维护,独立于商业银行;

  • 英国:FPS 由英国央行直接运营,商业银行只是接入节点;

  • 菲律宾:PESONet 由银行联盟共同建立,但独立运营。

2018 年,Wise 成为首家可直接访问英国 DPS 的非银行机构,随后获得日本 DPS 接入权及一级资金转账牌照,无金额限制。如今,没有其他竞争对手在 DPS 整合的广度上可与之匹敌。但 DPS 集成极其复杂,每个国家的支付系统差异巨大,需要本地化专业能力。Wise 的愿景,是降低中小企业触达这些基础设施的门槛,让原本只有大型机构才能享用的资源变得低成本、低复杂度。

虽然 Wise 已在中国开展业务,支持向支付宝、银联账户转入或从中国汇出,但因外汇管理政策严格,仍存在一些限制。

为何银行和 MTO 不效仿 Wise?
传统银行有两大顾虑:

  1. 跨境汇款占比太小——在银行总收入中不足 0.5%,在个人金融收入中也仅 1-1.5%;

  2. 银行间的互惠合作——例如 A 银行处理 B 银行的跨境业务,B 银行则帮 A 银行推广理财。如果绕过合作伙伴直接走本地模式,可能破坏这种关系。

现金型 MTO(Money Transfer Operator)则有不同的现实考量:

  1. 依赖实体代理网络,需要维护现金网点;

  2. 客户多为低单笔交易量的农民工、蓝领,业务额小但符合简化监管门槛,因而无需自行搭建 KYC/AML 系统。

A2A vs C2C:Wise 与 Visa 的路径差异
麦肯锡报告显示,银行在跨境转账的市场份额依然占据主导——C2C(卡对卡)与 B2B 分别占 50% 和 94%。

  • A2A(账户对账户):资金直接从付款人银行账户进入收款人银行账户,需经过严格的 KYC/AML 审查,监管信任度高;

  • C2C(卡对卡):资金通过 Visa、Mastercard 等卡组织网络转账,由卡组织先行垫付,后续再批量结算,看似"秒到",但实际到账时间取决于银行结算节奏。

Visa 等卡组织没有像 Wise 那样的流动性资金池,因此在汇率与费率上难以竞争。对于只在单一汇款方向有需求的用户来说,Wise 的全球网络优势不一定有吸引力,这类客户可能选择 Remitly(专注印度、墨西哥)或 Airwallex(专注亚太)等区域型服务商。

区块链玩家的挑战与差异化
Ripple(XRP)、Circle(USDC)等新兴玩家试图用稳定币绕过传统跨境通道,实现几秒内到账、低于 0.1% 的转账成本。但法币提现仍需 1-3 天,且可能受制于银行审查和汇率波动。

相比之下,Wise 虽不基于区块链,却凭借 API、自动化系统与本地资金池,实现了24 小时内到账和 0.59% 平均费率,并能完全满足 KYC/AML 监管要求,避开了加密货币的政策风险。这种整合到本地支付轨道的能力,是加密方案难以复制的。

竞争格局与关键对手
目前,大多数跨境支付公司仍严重依赖合作银行和第三方聚合商。与 Wise 最接近的可能是 Nium——同样布局个人与企业市场,但规模远小,年交易额约 250 亿美元,仅为 Wise 的八分之一。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竞争者是 Currencycloud,这是一个 B2B 跨境支付平台,为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经纪商等提供 API 和白标解决方案,并由 Visa 全资控股。它还是 Revolut 的支付基础设施提供方。在平台产品领域,Wise 与 Currencycloud 有部分业务重叠,但这块业务在 Wise 的占比不足 5%。

Wise的产品

图片

个人业务——Wise Account
自 2019 年以来,Wise 在个人业务领域的增长可谓强劲:活跃客户数量年均增速接近 29%,转账额年均增长约 29.4%,收入增速更是达到约 43.7%。即便主动下调手续费率,这一业务板块的营收表现依旧明显优于其运营指标。

Wise Account 是公司的旗舰产品,也是推动整体增长的核心引擎。它面向个人用户,提供一个可持有 50 多种货币的多币种账户,并支持按中间市场汇率兑换。用户不仅可以在同一账户内进行在线支付、ATM 取款、国际转账和购物,还能享受几乎零摩擦的资金流转体验。

得益于 Wise Account,银行卡收入从 2019 年的 750 万英镑跃升至 2025 年的 2.797 亿英镑,占 B2C 收入的比例由 5% 提高到近三成。其设计初衷,就是减少客户在传统银行账户与 Wise 转账之间的资金切换环节。账户余额中持有的目标货币越多,转账过程中的换汇次数就越少,成本自然也更低。与传统跨境转账必须即时换汇不同,如果你账户中已持有收款货币(例如美元),转账即可免除汇兑步骤。

此外,Wise 将这些沉淀在账户中的资金视作一种"本地流动性"储备,不仅能支撑业务运作,还能投资于短期债券或银行存款等低风险资产,获取稳定利息收益。

B2B 商业——Wise Business
Wise Business 针对中小企业用户,包括自由职业者、跨境电商、软件公司以及海外供应链企业。相比传统银行,Wise 提供的国际支付不仅成本低、速度快,而且费用和汇率完全透明。用户可以直接在平台生成多币种发票,客户通过 Wise 即可完成付款,无需承担额外换汇和国际转账的复杂流程。

对于有全球雇员或供应商的企业,Wise Business 还支持在单一平台一次性完成多币种批量付款,极大提升了效率。
从 2023 年起,Wise 明显加大了对 B2B 的投入——原因很直接:中小企业的单笔转账金额约为个人用户的 4.7 倍,而 Wise 在这一领域的市场渗透率仍不足 1%。

平台业务——Wise Platform
在全球外汇市场,银行迟早要面对 Wise 带来的竞争压力。虽然外汇兑换在银行收入中占比不大,但利润率极高。一旦不采取行动,这部分利润很可能被 Wise 分走。

Wise Platform 正是为此而生——它是一套可直接嵌入银行或大型企业系统后端的白标解决方案,让合作伙伴无需自己搭建复杂的全球支付网络,就能向客户提供低成本、快速的国际转账服务。

这种模式下,合作方可完全保留品牌形象与用户体验,而 Wise 则在幕后完成跨境资金结算、外汇兑换等技术环节。最终,终端用户甚至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服务背后是 Wise 的技术支撑。

目前,Wise Platform 已赢得多家知名合作伙伴,包括 Nubank、N26、Google Pay、Agoda、盈透证券等,甚至连汇丰、渣打、摩根士丹利这样的传统银行也陆续加入其中。

图片

(Wise Platform的全球合作伙伴,来源:Wise 2025年报)

在我看来,Wise 的护城河并非单一因素,而是由三大支柱共同构成:稳健的全球支付基础设施、相对低廉的获客成本,以及持续增长的客户存款。这三者叠加,让公司得以在保持盈利能力的同时不断下调佣金率,并进一步拓宽竞争壁垒。

当然,每次财报发布时,我还是会重点关注几个指标:

1. 中小企业用户的增长
如前所述,Wise 正在积极开拓中小型企业(SMB)客户。我个人判断,这一群体将是公司中长期最核心的收入驱动力。SMB 转账金额普遍是个人用户的 4.7 倍,而 Wise 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还不足 1%,这意味着潜力巨大。
不过,获取 SMB 客户并不轻松——他们需要人工完成背景调查、身份核验和营业执照审核等流程。好在 2024 财年,Wise 将单个新客户的审核工时从 13 小时大幅降至 2 小时,同时服务团队规模增长了 31%,可见公司正在加大力度解决 SMB 获客的效率瓶颈。

2. 接入 DPS(直接支付系统)的数量
每新增一个 DPS 接入,就像在 Wise 的全球网络上加固了一块基石,进一步加深其跨境支付的"护城河"。

3. 跨境交易额的提升与利润率的稳定
跨境交易额能够反映用户的活跃度和黏性,而利润率则更多体现公司在再投资上的节奏与取舍。
管理层多次强调,长期税前利润率的目标是 13%–16%。但 2025 财年的最终数据却达到 20.7%,远高于目标区间。
这并不是因为 Wise "赚得多、花得少",而是"赚得多、还没来得及花掉"。目前利润率之所以偏高,是运营杠杆带动了收益,而再投资的速度暂未完全跟上。这种情况短期内有利于利润表现,但长期能否持续,还需要持续跟踪观察。

未开通港美股券商/银行账户的朋友可添加微信

博主专属渠道注册↓全程免费指导

微信号Long-bridge001备用Niffler-KK

图片

创作不易,若内容对你价值 随缘打赏支持,谢谢!

关注我哟,帮忙点赞图片推荐图片分享图片~

📚往期热门内容推荐:

<图片新客开户专属福利领取图片>

免费领卡 英国Giffgaff手机卡真的能用25年?

告别流量焦虑!值得长期使用的流量卡推荐

在内地就可以开通的国外银行卡/优卡汇总

<无港卡用户平替境外银行推荐>

英国iFAST银行介绍及注册激活账户最新完整教程

Wise账户注册、入金激活及补充资料如何处理

欧盟MyFin银行卡全攻略:注册开户、绑卡支付指南

德国N26数字银行开户全攻略|注册流程账单下载

英国PayPal注册教程(2025 最新)

新加坡华侨银行(OCBC)开户指南与借记卡

SafePal 万事达卡 + 瑞士Fiat24银行账户注册开通

<港卡办理推荐>

人人必开港卡ZA Bank众安银行 X 香港第一虚拟银行

香港汇立银行(WeLab Bank)开户指南

香港富融银行 FusionBank 赴港开户教程

中银难申请?推荐香港工银亚洲:线上线下操作指南

香港银行之[中银香港]BOCHK线上开户全攻略

大部分人搞不清香港银行卡 银行账号与银行卡号的区别

4个香港银行开户流程:中银、汇立、汇丰、众安

📌免责声明(泥伏雷闯关记)

本平台("泥伏雷闯关记")发布的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基于公开资料及个人经验整理,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金融、法律或税务建议。涉及券商、加密支付卡、境外银行卡及其他金融产品服务的信息均存在市场波动、政策调整及合规风险,用户因依赖本平台内容而产生的任何损失(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损失、账户限制或法律风险)均由用户自行承担。部分内容可能包含推广链接、下载链接或邀请码,作者可能因此获得佣金,但该情况不影响内容客观性,用户须独立判断产品或服务是否适合自身需求。除因重大过失或故意行为外,作者对因信息错误、遗漏或时效性问题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害不承担责任。本免责声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最终解释权归"泥伏雷闯关记"所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国内各类行业还有机会吗?一文看懂各类行业现状

抓住红利行业 引言: Web3行业发展太快了,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现。因此,很多日常思考值得被记录下来。 这些思考会实时更新在推特账号中,并定期汇总发布在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的推特账号:岳小鱼(ID:@yuexiaoyu111)。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