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将为你揭示:
- "三见"框架如何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
- 如何建立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个人品牌
- 在经济衰退期,应该如何保持增长
第一课:专注于你能控制的
当前的变化实在太多了,从流量模式的变化,到我们不确定AI将如何塑造我们的工作,再到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
如果你对这些变化全部都关注,它只会变成一团混乱。所有这些的不确定性只会滋生更多的焦虑。那么你该如何建立抵御不确定性的韧性?答案是:"通过专注于你能控制的事情。"
作为一名从事营销工作的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关注你的数据告诉了你什么、了解客户需求,或者持续挖掘潜在客户。
我经常跟一些外贸行业的朋友聊天,他们有很多的电商独立站。我给他们的建议是今年要多花时间去往细处看,要深入了解网站的不同版块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你的销售转化。
现在你的网站上不能再采用'一刀切'的策略了,比如一个做内容订阅的朋友进行了A/B测试。他发现,允许读者免费阅读一篇文章后再设置付费门槛(即要求订阅),使得订阅量在测试组中增加了20%。
所以你和你的团队最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这种深思熟虑的测试——因为如何处理数据是你能够掌控的事情。
第二课:让你的老板省心
老板在谈论的内容可能没有体现在KPI上。不论你是哪个职能岗位,如果你不知道业务问题是什么,你就无法解决它们。我的心态是,我在这里就是为了让我的老板省心。"
只有你跟老板的想法保持一致,你才能取得职场上的成功。
所以我们要致力于成为一个更好的沟通者,将你的沟通目标与团队,与老板,与协同团队对齐。
而这也就意味着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
想产生影响力吗?积极倾听——当你真正去倾听时,你就能提出更好的问题,找到更清晰的解决方案。无论是一对一会议、Zoom会议,甚至是公司全体会议,都要留意问题、抱怨或其他令人烦恼的事情。
然后你就可以转变心态——并为之解决问题。
第三课:建立强大的线下个人品牌
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来积极追求建立更多自信——并最终提升自我价值——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线下个人品牌。
这并不是说你的线上形象不那么重要——我们必须掌控自己在网上的形象,但你在线下(面对面)给人的印象同样重要。 真的非常重要。
这里有个"三见"的框架:你如何看待自己,他人如何看待你,以及你如何看待你的未来。 你可以运用这个框架,帮助其他人建立一个强大且与自身相符的个人品牌。
用"三见"框架打造你的品牌故事
如果想要打造你的个人品牌?试试这个框架:
- 第一见:你如何看待自己——你的硬技能、软技能、个人故事、热情和价值观。
- 第二见:他人如何看待你——声誉评估、曝光度检查、感知差距策略(如何弥补你认为的自己与他人眼中的你之间的差距)。
- 第三见:你如何看待你的未来——愿景设定、技能匹配、行动计划、品牌整合(如何将你的个人品牌融入未来的发展)。
这是一个巧妙的方法,能帮你分解哪些方面最重要,并为你的个人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举个例子:
我们来用一个具体的例子,看看如何运用"三个看"框架,为一位在海外增长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专家小明来打造个人品牌。小明希望从一名资深的出海运营负责人,成长为中国企业出海领域的顶级战略顾问和行业布道者。
第一见:你如何看待自己
硬技能: 小明精通海外市场的用户增长策略(SEM/SEO、社交媒体营销、内容营销),擅长数据分析和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模型搭建,熟悉全球主要广告平台(Google Ads, Meta Ads)的投放优化。他曾带领团队将某APP在欧美市场的用户量从10万提升到1000万,并实现盈利。
软技能: 他拥有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迅速理解并适应不同市场特点。他善于总结归纳,乐于分享经验,具备很强的团队领导和项目管理能力。他认为自己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个人故事: 毕业后毅然投身中国企业出海浪潮,从一个小小的运营专员做起,经历过产品水土不服、广告费烧光等无数挫折。最难忘的一次,他通过深入调研当地用户习惯,将一个看似失败的社交产品成功改造,并在欧美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他坚信中国企业在海外大有可为,希望能帮助更多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热情和价值观: 对全球化和帮助中国品牌出海充满无限热情,渴望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系统化方法论。他珍视实战、数据驱动、持续学习和赋能他人的价值观。
第二见:他人如何看待你
声誉评估:
前同事/下属眼中的小明: "实战经验丰富,执行力超强,是个能打硬仗的增长负责人。""对数据特别敏感,能从数据中找到增长机会。""有时过于注重结果,沟通上可以更柔和。"
行业同行眼中的小明: "知道这个人在出海圈子挺有名,具体案例和方法论不详。""经常在朋友圈分享一些行业观察,很有见地。"
潜在客户(出海企业)眼中的小明: 也许听说过他的名字,但对他能提供什么具体帮助还不清晰。
曝光度检查:
线上: LinkedIn Profile比较专业,但很少发布原创内容;几乎没有个人公众号或B站账号;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或参加线上分享会。
线下: 参加过一些行业沙龙,但很少主动做主题分享,主要以交流为主。
感知差距策略(如何弥补你认为的自己与他人眼中的你之间的差距):
差距一: 自己认为有方法论和赋能他人的能力,但他人只停留在"能打硬仗"的执行层面。
弥补策略: 将成功案例和方法论进行系统化梳理,撰写深度行业分析报告或系列文章,定期发布在个人公众号、LinkedIn或行业媒体上。主动申请在行业大会上做主题演讲,分享出海增长的核心策略和避坑指南。
第三见:你如何看待你的未来
愿景设定: 在未来3-5年内,成为中国出海领域的"首席增长官"或顶级战略顾问,能够为百亿级规模的中国品牌制定全球增长战略,并出版一本关于中国企业出海增长的实战书籍,成为行业公认的意见领袖和布道者。
技能匹配:
现有技能: 海外用户增长、数据分析、团队管理、跨文化沟通。
需要提升的技能: 宏观经济分析、国际市场政策法规、企业战略规划、更高级别的商业谈判技巧、媒体沟通与公共表达、个人IP品牌化运营。
行动计划:
短期(未来3-6个月): 每月至少输出2篇深度原创出海增长分析文章;主动联系2-3家行业媒体寻求采访或专栏合作;优化个人LinkedIn主页,突出"出海增长战略顾问"定位;加入1-2个高端行业社群。
中期(未来1年): 争取在2-3场大型行业峰会做主题演讲;开始筹备个人首部出海增长书籍的撰写;主动拓展咨询客户,承接2-3个高价值的战略咨询项目;建立自己的知识星球或付费社群。
长期(未来3-5年): 出版书籍并在行业内获得广泛认可;成为多个知名出海品牌的长期战略顾问;建立个人品牌工作室或智库,持续输出行业洞察和解决方案;受邀到商学院或大学进行讲座。
品牌整合(如何将你的个人品牌融入未来的发展): 将所有线上线下活动、内容输出都围绕"中国企业出海增长专家"这一核心定位展开。通过持续分享前沿理念、深度案例和实战方法,让"小明"成为出海企业寻求增长解决方案时的首选人物。
通过这个"三见"框架,小明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优势、短板,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它帮助他将抽象的个人成长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执行的行动计划,从而一步步打造出他所期望的、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个人品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