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星期二

McKinsey(麦肯锡):代币化现金如何推动下一代支付技术的发展

"稳定币正在全球范围内改变支付方式,有利因素可能会在2025年促使整个支付行业发生重大变革,对此,无论是现有企

"稳定币正在全球范围内改变支付方式,有利因素可能会在2025年促使整个支付行业发生重大变革,对此,无论是现有企业还是创新者都必须迅速做好准备。"

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全球范围内快速、安全且成本效益高的支付结算能力正在因代币化现金的广泛普及而发生变革。基于多种有利因素,2025 年可能会见证支付行业的一次重大转变,对此,传统企业和颠覆者都需要迅速做好准备。

稳定币,一种在区块链上以代币形式发行的数字现金,已成为传统支付基础设施的全球替代选择。目前主要以美元形式发行,稳定币的流通量在过去18个月里翻了一番,但每天仍仅能支持约300亿美元的交易——不到全球资金流动的1%。

稳定币的支持者表示,该技术能够突破银行工作时间的限制以及跨越全球边界,为当前的支付基础设施带来显著改进,包括提高速度、降低成本、增强透明度、增加可用性,并让更多未被银行系统所服务的人群得以参与其中。然而,目前稳定币主要作为中介手段被使用,需要充足的流动性以及与传统法定货币的兑换渠道(即数字资产的兑换场所)。

稳定币的真正大规模应用将需要对当前的模式进行重大变革,即大多数交易都需要以当地货币进行结算。如果并且当大多数客户选择将资金存入稳定币时,这可能会对基础储备的需求以及金融机构的存款资金和收入模式产生深远影响。由于主要的应用场景包括跨境支付和汇款、交易和资本市场结算以及财务和现金管理,这种资金模式的转变所产生的影响将是全球性的。

在本文中,我们评估了稳定币对现有支付基础设施的挑战程度,探讨了依赖稳定币进行全球支付所带来的益处和风险,并阐述了为何2025年可能是该技术的一个转折点。然后,我们确定了金融机构应考虑采取的参与稳定币发展的步骤。最后,我们描述了稳定币加速采用的迹象,同时认识到对于许多金融机构而言,实施新系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图片

当前的代币化价值

在过去几年里,各国央行和金融机构已推出了多种代币化货币。这些包括以下几种:

  •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CBDC是一国法定货币的官方数字版本。CBDC 是法定货币,由一国中央银行支持,并在集中式或受许可(非公开访问)的账本上发行。CBDC适用于零售(公众)和批发用途(用于企业对企业的结算)。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的 e-CNY和东加勒比中央银行的DCash(EC美元)。

  • 稳定币。稳定币是由私人机构在公共区块链(例如以太坊)上发行的代币化现金,与法定货币挂钩,并由经过审计的储备金支持。与CBDC不同,稳定币并非官方法定货币,并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监管审查和监督。例如,泰达币(USDT)、环币(USDC)和欧元可转换币(EURCV)。

  • 银行发行的代币化存款。这些是银行账户中客户存款的代币化表示,由发行机构持有的资金一对一支持。这些代币并非旨在作为法定货币,但通常在受许可的区块链上发行,以实现机构内部或机构之间的实时支付和结算。一个例子就是摩根大通的"摩根币"。

这三种类型的货币都具备以下共同特点:能够迅速清算资金并完成支付,且能在交易启动前对现有资金进行核实,并确认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身份。得益于数字化合规流程和智能合约,这些支付可以自动检查是否存在反洗钱(AML)和了解你的客户(KYC)问题,并通过链上分析服务和自动执行指令来筛查受制裁实体。

这类货币对传统的全球支付体系构成了直接的挑战,比如使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支付信息传输网络、借助代理银行服务,或者采用诸如联邦快速支付系统(Fedwire)这样的电汇方式。这些传统的支付网络大多需要一到五个工作日才能完成一笔交易,因为它们依赖于多个中间方,这些中间方分布在不同的商业时区,并采用定期批量处理的方式。此外,大多数支付都需要经过人工或仅半自动的监管审查,例如反洗钱(AML)、了解你的客户(KYC)以及制裁筛查。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而且由于随之而来的价值驱动因素,据斯威夫特和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现有的传统支付基础设施每天处理的全球资金转账金额在5万亿美元至7万亿美元之间(包括机构、商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资金转账)。

相比之下,在区块链上进行验证并记录的链上数据交易表明,约有2500亿美元的稳定币已发行,其中包括泰达公司发行的1550亿美元和Circle公司发行的600亿美元。这些稳定币每天促进了约200亿至300亿美元的实际链上支付交易,其中包括汇款和结算业务。因此,尽管受到大量宣传,稳定币在全球每日资金转账总量中的占比仍不到1%。

基于目前的情况,有人可能会认为稳定币对现有的支付网络威胁甚微。然而,过去四年里,稳定币交易的总量已自然增长了数倍(见图 1)。

图片

如果这种增长速度能够持续下去,稳定币交易量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超过传统支付量——甚至可能会更快实现,这取决于不断扩大的应用范围。由于代币化现金能够持续运作、满足即时结算的需求,并提供更完善的运营风险控制,这解决了现实世界中的诸多痛点,并为终端用户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价值主张,从而能够加速其普及。

基于此,如今从事支付业务的任何机构都可能希望着手准备开展与代币化现金相关的业务,而那些业务依赖传统技术的机构则应积极提升相关能力,以支持这种新的支付方式。

稳定币为何受到欢迎

当前支付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浪潮源于对一系列长期存在的问题的日益迫切需求。这些问题包括:

  • 速度:使用传统支付渠道时,款项结算通常会延迟一到三个工作日,尤其是在跨境支付的情况下。

  • 成本:传统的支付处理通常需要多个中间环节(例如,代理银行和清算机构);因此,这一过程可能会产生多项费用。透明度。复杂的基础设施可能会使支付的路径和状态变得模糊不清,尤其是在进行国际转账时。

  • 可用性:依赖传统银行系统的支付系统通常只在工作时间内运行,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

  • 包容性:由于大部分传统的支付基础设施依赖于银行,许多人在了解你的身份(KYC)规定以及面临其他诸如需要出示国家颁发的身份证件或提供多个居住证明等访问障碍的情况下,得不到服务或被排斥在外。

此外,国内支付系统的创建(往往针对各个大陆甚至个别市场)导致了许多孤立的系统和专有网络,这使得实现真正的全球支付整合变得困难重重(图表 2)。

图片

除了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之外,还出现了大量新的需求,包括商户结算、企业间支付、跨境支付、零售汇款以及自动支付(例如来自政府的支付)。因此,在过去十年中,对于更具响应性、实时性、低成本、安全且包容性的全球支付解决方案的需求大幅增长。

一些传统企业过去可能因担心创新支付系统会扰乱现有收入渠道而犹豫不决。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阻碍了合作的开展,而缺乏标准化以及不一致的国际监管规定也阻碍了现代全球支付系统的形成。然而,我们认为这些传统企业仍应继续创新,即便这可能会与现有收入渠道产生竞争。现有传统支付系统的价值驱动因素,如广泛的接受度和消费者保护措施,表明它们不会消失。

稳定币如今已成为满足新支付需求的真正有力竞争者,实现了(非加密)数字资产的首次真正市场契合。特别是,基于稳定币的支付通常几乎是即时完成的,成本更低,能提高从端到端的可追踪性和链上可见性,全年几乎保持 100%的正常运行时间,并通过基于钱包而非基于账户的基础设施扩大了支付的覆盖范围,让所有人都能使用(稳定币支付)。(图表3)

图片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稳定币都是由私营企业发行的,并且分布在众多区块链上。这或许会让人联想到过去那种各自独立的专有网络所面临的挑战,但已经构建了相关机制,使得价值能够通过所谓的"桥梁"(在不同区块链上自动进行"包裹"代币的托管和重新发行)在不同链之间进行转移。这些机制使得稳定币能够以经济高效且快速的方式将价值传递给全球任何拥有在线设备的人。

通过解决潜在的互操作性问题并实现全球接入,稳定币的使用范围迅速扩大。到 2025年第一季度末,情况如下:

  • 用于汇款的交易金额占全球跨境支付总额(200万亿美元)的3%。

  • 资本市场的交易量(主要是用于交换国债,但也包括债券、基金和其他证券的结算)仅占全球资本市场交易量的不到1%。

  • 用于加密货币购买的交易金额总计近20万亿美元——这是2024年全球交易总额(27万亿美元)的剩余部分。

尽管在便利性方面有了这些改进,但一些支付交易成本仍然存在,包括风险和合规成本。实际上,在受监管、合规的环境中,传统金融机构在迁移至基于代币的自动化合规模式时,仍会承担交易监控方面的重大成本(例如,与了解你的交易、KYC 和 AML相关的成本),而整个行业也在向基于代币的自动化合规模式过渡。

此外,以稳定币形式接收存款可能会给许多机构带来资金方面的难题。从历史上看,金融机构一直依靠存款来通过投资于市场资产和信贷活动来获取丰厚的利润。对于现有的稳定币而言,这些存款由发行方(例如,Circle 和 Tether)持有,而稳定币的投资工具(例如,代币化的货币市场基金)目前还很少且不够成熟。

2025 年可能会成为稳定币发展的转折点

2025 年或许是代币化现金增长的重要一年,因为面对来自加密货币怀疑论者的较少阻力,以及与更有利于监管、更先进的安全技术以及更多试验相关的多种有利因素的影响。

1、在主要司法管辖区提高监管的明确性

在过去几年里,稳定币的监管状况迅速发生变化,因为政府和金融机构已经意识到它们在全球金融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虽然像泰达币(2014年)这样的早期稳定币的出现基本上未受到关注,但脸书(Meta)试图基于一篮子法定货币推出"Libra"稳定币的举动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并可能促使诸如证券交易委员会、货币监理署和金融犯罪执法网络等监管机构进行评估。此后,总统金融市场工作小组在2021年建议对稳定币发行者进行监管,并对其储备进行审计。

2023年,一系列广泛的监管框架得以出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欧盟针对稳定币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条例》(MiCA)规则、英国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以及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类似的许可措施。截至 2025 年 5 月,全球范围内有多项立法正在推进中,旨在确保代币化现金的稳定和安全运行,涵盖储备金、信息披露、反洗钱和了解您的客户合规以及适当的许可等方面。其中一项例子是2025年的美国《指导并确立美国稳定币创新法案》(GENIUS),该法案于6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该立法规定了储备金、稳定性和监管方面的条件,以确保稳定币作为数字现金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此外,美国政府近期对数字资产的扶持态度为Web3公司申请银行牌照提供了便利。诸如Coinbase和BitGo这样的大型交易平台,以及像Circle这样的稳定币发行商,或许能够获得银行牌照,从而通过现有的银行基础设施直接提供支付服务。

图片

2、提升技术解决方案

在过去几年里,用于实现代币化现金的基础设施,包括区块链、钱包以及链上分析工具,均已成熟完善,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变得更加安全、可扩展且用户友好。

诸如 Avalanche、Ethereum和Solana等区块链通过二层扩展解决方案(例如 Arbitrum 和 Optimism)以及更快速的共识机制提高了性能。

这些改进措施降低了网络拥堵程度和相关费用,同时提升了诸如即时支付等实际应用的效率。

钱包技术也有了发展。专业级别的钱包现在具备了多方计算和基于硬件的密钥管理功能,这降低了私钥被泄露的风险(在适当的人为行为治理机制下)。多种商业托管解决方案已经问世,在某些司法管辖区被称作"合格托管人",并受到严格的监管监督。与此同时,像Ledger和MetaMask这样的消费者钱包提高了用户保护水平,并增加了恢复选项,使用户体验更加安全和熟悉,对终端用户而言更具可信赖性。

链上分析已从简单的交易追踪发展到更复杂的行为和风险分析。诸如Chainalysis、Elliptic和TRM Labs等公司为监管机构、执法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了实时交易监控、钱包归属识别以及反洗钱筛查工具。

这些进步共同作用,将代币化支付所依赖的基础技术从一个试验性的环境转变为了一种更为稳固的金融基础设施,能够支持主流基于支付的应用场景。

图片

3、稳定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对收益型现金等价物的需求也在增长

鉴于这一日益成熟的基础设施,稳定币的流通量正在不断扩大。发行的稳定币总价值已从18个月前的1200亿美元翻倍至如今的2500亿美元,并预计到年底将超过4000 亿美元,到2028年将达到2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还发行了多种具有收益、可兑换现金的代币,这些代币通常代表对基础短期政府证券的投资,包括贝莱德美元机构数字流动性基金(规模 29亿美元);富兰克林链上美国政府货币基金(其份额由BENJI代币代表,规模为8亿美元);以及奥多短期美国国债基金(规模为7亿美元)。

这些代币并未被指定为稳定币,而是以美元为计价单位,这为一种新的支付工具创造了可能,该工具可在销售点使用,并能为用户提供实时收益。

来自实际应用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对于稳定币的需求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 加密货币交易的结算。稳定币在大多数加密货币交易、借贷和收益中充当基础货币对的角色。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估计表明,在主要的集中式加密货币交易所中,超过80%的交易量都包含稳定币作为交易货币对的一部分。因此,随着加密货币交易的持续增长,对稳定币的需求可能会不断增加。

  • 跨境支付和汇款。在现行监管允许的情况下,稳定币为传统的汇款渠道提供了一种更快、更经济的替代方案。这在支持移民工人汇款的通道以及解决小企业长期面临的支付难题方面尤为重要。

  • 新兴市场的储备货币。在历史上遭受货币不稳定问题的国家,美元支持的稳定币为抵御通货膨胀提供了一种对冲手段,并因其安全的点对点支付而受到重视。

此外,我们还看到在机构结算和财务管理部门中出现了代币化现金的使用案例,提供了更快、更流动性强的现金管理解决方案。例如,存款资金能够受益于存款的实时可用性,从而有可能通过投资诸如短期美国国债和回购协议(repos)等资产来获取日内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基础的现金储备由发行方持有,而投资资产则由财政管理人员持有。

大型金融机构的试验与扩展

随着代币化现金的使用日益普及,大型金融机构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例如,摩根大通的"摩根币"(JPM Coin)就利用代币化的银行存款实现了机构客户之间的实时、链上结算(每日总额超过10亿美元);坎顿网络(Canton Network)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资产平台系统,正在试验代币化的存款和现金(例如,花旗银行、高盛和瑞银);还有银行将商业银行货币代币化,用于内部账簿和不同地区之间的价值实时转移,特别是在日内流动性定位方面(例如:帕蒂奥公司)。

此外还有银行间和中央银行层面的试验,包括以下内容:

  • "项目守护者"项目,正在探索用于跨境外汇和证券交易的代币化现金(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联合星展银行、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共同开展)

  • "mBridge"项目,正在利用代币化的中央银行货币进行跨境结算(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泰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中央银行)

  • "赫尔维蒂亚"项目,正在试验使用代币化的中央银行货币来结算代币化的金融资产(国际清算银行、瑞士证券交易所和瑞士国家银行)

评估稳定币的风险

稳定币的使用并非毫无风险。尽管诸如《GENIUS法案》这样的监管框架旨在确立明确的储备要求,从而确保其稳定性,但目前稳定币的运作并未受到这些要求的约束。一些稳定币曾偶尔脱离其计价单位,这种情况大多是由其储备的不确定性所引发的。

此外,与任何数字货币一样,保管过程需要谨慎操作,以防止私钥被盗。虽然存在许多提供安全数字资产托管服务的解决方案,但最大的风险在于此类托管解决方案的访问点遭到破坏。复杂的社交工程手段已经造成了显著的漏洞(例如,密码被破解),同时机构还必须通过适当的公司治理来应对不良行为者的风险。

最常被忽视的一点是,持有者本身并不拥有任何法定权利来即时赎回并获取底层存款。稳定币持有者并不拥有或持有对底层资产的合法所有权,尽管发行方提供了赎回保证。尽管稳定币本身可能仍安全地存放在区块链上,但在发生破产的情况下,持有者可能会被视为无担保债权人,并且无法完全获得储备金的使用权。由于没有法律保护(或者至少没有法律先例),稳定币持有者只能依赖发行方的信誉和诚信,而无法获得来自中央银行或政府的明确保护。

虽然已经有多个稳定币实验项目实现了规模扩张,但各国央行尝试推出数字货币和稳定币的尝试却远多于成功案例,这是因为缺乏具有吸引力的价值主张。

如何以及为何要为稳定币的使用做准备

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未来三年内使用稳定币的每日交易量可能会达到至少2500亿美元,这将超过目前主要支付网络处理的支付总量。对于某些比传统支付技术有显著改进的用例(例如企业间跨境交易),交易量可能会更大。

为了抓住稳定币这一机遇,金融机构应当首先明确自己在数字生态系统中应扮演何种或哪些角色。

金融机构如何应对稳定币带来的威胁

根据经验,金融机构尤其担心银行存款的未来走向。它们面临着两难的困境。如果它们不发行稳定币,就无法持有构成其储备的存款;即便它们发行了稳定币,现行法规也要求持有100%的现金等价物储备(这可能会破坏其部分准备金贷款模式)。

相反,由单一银行发行的稳定币的推广方案并不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而且这种方案还会因可能在数字生态系统中造成的碎片化而面临更多挑战。可行的方案包括:通过组建一个联盟来参与其中,即联盟中的各成员都发行相同的稳定币,但各自拥有独立的储备金;与一家提供通用稳定币并具备整合储备管理功能的全球发行方合作;或者依靠发行方将与所发行稳定币价值相等的资金存回金融机构。但截至目前,这些方案大多尚未经过实际验证。

金融机构如何参与到稳定币基础设施建设中,很可能取决于其规模和关注的业务领域。例如,拥有庞大支付流量的顶级银行已经在利用稳定币进行创新,以巩固其现有地位。二流银行可能会通过联盟合作来实现规模效应,并采用共同的稳定币,同时仍能保留其存款。地区性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可能会寻求像菲瑟夫、FIS 或维勒拉这样的大型技术栈供应商来提供统一的解决方案。

图片

构建稳定币基础设施

鉴于上述所描述的多种有利因素,我们认为金融机构现在正是抓住稳定币机遇的时机。一旦确定了参与方式,金融机构就应该着手构建相应的稳定币基础设施。鉴于获取人才和构建基础设施所需的时间,我们不能浪费任何时间。他们应当考虑采取以下步骤:

  • 培养人才:近年来,由于与加密货币相关的业务需求持续下降,许多金融机构丧失了数字资产方面的专业知识。人才短缺使它们在数字资产需求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尤其脆弱。金融机构将需要具备区块链技术知识、能够评估数字资产风险以及能够开发需要熟悉智能合约的新应用的人才。

  • 提升能力:所需的技术能力尤其短缺,企业要么迅速与现有参与者建立合作关系,要么现在就开始着手建设。

  • 培训高管:根据我们的经验,金融机构的董事会和关键决策者往往不了解稳定币这一不断变化的领域,让这些人员了解最新情况对于做出明智决策至关重要。

  • 与监管机构合作:积极与当地和国家相关监管机构合作可能会为这个合规和治理要求快速变化的领域(例如联邦和州层面)提供有益的信息。

  • 制定市场蓝图:从以往尝试推广代币化现金的尝试中吸取的经验表明,"先建设再吸引用户"这种理念不太可能成功。相反,推出具有吸引力且独具特色的价值主张(该主张会因利益相关者而有所不同)才是关键所在。要实现这样的价值主张,金融机构应当确定最有前景的机会,然后与客户和利益相关者一起测试此类应用的需求。制定一条通往市场的清晰路线图同样重要。为了提高效率,一些现有的金融机构正在与Web3金融科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特别是在钱包、托管、流动性、交易监控和市场指数等关键组件方面。

市场成熟的迹象

根据当前的发行量来看,代币化现金尚未展现出其真正能够改变全球支付方式的潜力。不过,正如上文所述,稳定币或许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但成熟市场的标志是什么呢?我们确定了六个关键的增长指标,需要密切监测:

  • 用户对即时全球支付的期望不断提高。与向数字化和基于应用程序的银行及支付方式的转变类似,消费者对于全球支付能够像轻触手指那样迅速便捷的期望也会随之增加。与这一观点一致的是,先行者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非常显著,并促使快速跟随者加快迁移步伐。老牌企业以及挑战者都有可能发布具有开创性的消息。

  • 监管的明确性,尤其是在发达市场。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明确发达市场的政府是否真的致力于推广稳定币的广泛使用。美国通过《GENIUS法案》就是一个这样的迹象,但在其他市场也有类似的法规。其他地区(例如欧盟的《MiCA法案》)已经或正在建立能够确保稳定币安全和谨慎使用的监管制度。

  • 高调的投资和并购活动。随着稳定币的使用不断增加,早期领导者将吸引投资者。一些公司可能会申请首次公开募股(Circle已经启动了 27 次),而竞争者可能会采取大胆的收购行动(例如,Stripe最近收购了Bridge和Privy)。此外,私人资本可能会瞄准收购 Web3领域一些早期领军企业的运营股权。

  • 现有公司的应对措施。鉴于稳定币有可能颠覆现有的支付和存款基础设施,我们预计许多现有公司会迅速做出反应,包括通过创建资产代币化平台。例如,几家美国银行正在讨论共同发行一种稳定币。

  • 关键基础设施的可用性。为了高效运行,稳定币的用户必须能够使用关键基础设施,包括无缝的上链和下链功能、数字钱包(用于发送和接收交易)以及安全保管(存储私钥)。开发这些类型的服务很可能会是市场日益成熟的一个标志。

  • 交易量的增加。或许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将是现金交易的代币化交易量超过诸如加密货币交易等其他应用,这反映出在商业和资本市场中接受度和采用率的不断提高。未来12个月内稳定币流通量再翻一番可能是一个市场日益成熟的有力指标。

那些创建数字资产单位的机构应当考虑建立一个评分卡,以监测这些关键标志的演变。这样的评分卡将包括现有企业和挑战者的公告、立法命令的通过以及重大首次公开募股的情况。

从不断完善的监管规定到提升的安全技术、不断增长的消费者期望以及合理解决方案的扩展,稳定币作为全球支付领域的重要竞争者而出现,引发了金融服务交付方式的范式转变。现有金融机构如何应对并创新,将决定它们在全球即时价值交换和价值存储方式的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它们的互动方式可能会为未来数字资产的更多应用案例的开发奠定基础。

说明:本文翻译自McKinsey-Matt Higginson&Garry Spanz 联合撰写的:The stable door opens: How tokenized cash enables next-gen payments》,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图片
GeeWallet,专注于为跨境出海企业提供一站式跨境支付解决方案,如有拉美(厄瓜多尔、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秘鲁等)、中东阿联酋、东南亚(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全球收单需求,欢迎扫描下方客户经理二维码,或登录GeeWallet官网了解详情。
图片

【往期精彩文章阅读推荐】

1、社交产品出海巴西和墨西哥:市场前景、本地化策略及支付解决方案

2、南美支付解决方案: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

3、游戏出海阿联酋市场:市场潜力/规模、用户画像以及风险管控

4、游戏出海如何对接海外支付通道?

5、游戏出海在支付环节有哪些隐形成本被忽视?

6、订阅支付在海外市场的发展现状、应用场景以及风控策略

7、俄罗斯本地支付方式介绍:SBP、YooMoney、MIR卡.....

8、社交电商和泛娱乐平台出海南美市场支付方式与策略

9、薪酬结汇:如何解决海外薪酬款回国?

10、中国游戏出海中东市场策略及收单方式

图片
图片

GeeWallet,专注于为跨境商家提供一站式跨境支付解决方案,助力商业出海,掘金海外市场。核心业务有:跨境电商收款、国际收单、全球收付、货币汇兑、信用卡发卡等,支持100+交易币种及主流25+结算币种。欢迎关注,我们将持续提供多样化跨境资讯参考。

图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快递员因退货与两业主发生纠纷,持利器划伤对方,官方:24岁男子被刑拘

近日,一名快递员疑似持刀划业主一事引发关注。 8月1日晚,澎湃新闻从嘉兴市相关部门了解到,两名业主受轻伤,已经出院。事发于7月26日晚,系一小区楼道内发生一起因纠纷引发的伤害案件,行凶男子24岁,被当场控制,2名伤者被送医治疗。经初步了解,嫌疑男子因快递退货问题与两名当事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