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门槛,但越做越容易
前两天我做了个新的星球,叫做"AI编程,最小化可变现产品",说实话,我卖之前心里挺没底,因为这毕竟不是个什么具体的项目,我更不知道这类内容有多少人感兴趣。因为多数人对于AI编程这件事,更多只是出于好奇,能够愿意真正投入时间精力,对这件事有兴趣,用来做产品做项目的人,我想可能并不多。主要是用AI做产品做项目这件事,相比于很多大家在网上看到的、知道的一些项目来说,门槛要高不少,一方面是有动手能力的要求,一方面会有一定的学习成本,至少不是那种你有个智能手机下载个app就能干的事。不过,最终结果还是多少超出我的预期,至少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对这件事感兴趣的人还是不少,我想大概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当前的市场竞争太卷,还是有部分人意识到了,卷到最后还是产品能够拉开差异。就好比同样是卖虚拟资料的,别人卖的是网盘链接,但你卖的是系统是工具,你的转化率就是要比同行更高,因为你能针对用户需求,做出一些有特色功能,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感和吸引力是要远超过发网盘链接的。我还没大学毕业的时候,在淘宝卖过那种行业分析报告,做了一个多月,月销售额就差不多一万了,报告的话就是从各个投行公司官网下载的,有客户下单后就给人家发到邮箱里。后来不做了,不仅仅是因为店铺违规被下架了商品,如果只是违规我完全可以用家人、朋友的身份再开个店就是了。真正让我不想做的原因,是因为有个同行,开发了一个软件,可以实时给客户更新这些最新的报告,而且是全自动的,卖的价格是我原来的一倍,而且因为有工具自动化更新,资料不仅比我的全,还比我更新快很多。所以同样的产品,在淘宝这个小类目里我就没法做了,因为这个产品就那一两个核心的关键词,不管怎么搜都有他,根本没法卖。做软件这件事,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个一本万利,能够带来长期价值的事,但是缺点就是,初入门槛会比较高,但好处就是能够越做越容易。从去年12月开始,到现在,半年多时间,我几乎全天都在用AI编程尝试做一些产品,最大的困难,其实倒不是在于技术问题,因为所有的技术问题AI都能帮我解决,遇到一些复杂一些的问题,多问几遍AI都能解决。真正难熬的是当你学会了使用一个工具,但是你不知道拿来干点什么,所以,在今年年初一段时间里,我做了不下二三十个产品,有网站,有app,有国内的产品,有海外的产品。最快的时候,我两三个小时就能做一个iOS APP出来,但说实话,除了能上个appsore付费榜单发个朋友圈装逼外,没有啥收入层面的价值。这几十个产品里,有赚钱的,但是没有一个能赚到预期收入的产品,或者能看到持续赚钱希望的产品,所以,最终结果就是大多数产品基本都是石沉大海。我连cursor每个月花的几十美金会员费都赚不回来,更别说更新的Mac电脑、4k显示屏等东西啥时候回本了。可能换做其他人,在这个阶段,就已经放弃了,大多数人可能给自己做一件事的失败时间,很少有允许超过3个月的。直到最近两三个月,我才做出两个能持续赚钱的产品,一个面向海外市场的iOS APP,不过这个产品能赚钱,我觉得运气占多数吧,其次才是一些个人经验的原因。这个app能赚钱我也挺意外,我也没想到老外会花一年35美金买这么个东西,你让我掏钱,我自己肯定不会买。这个iOS APP能每天有2个左右的付费订阅,主要得益于我找到了一个相对竞争没那么大的海外关键词,其次,是因为我的订阅页的设计。不过这个iOS APP,让我收到了香港一家公司的律师函,大概意思就是我的APP名字和他们冲突了,说我窃取他们流量,影响了他们的品牌价值,闹到了apple官方那里,我一顿举证后,最终结果就是不了了之了。刚收到律师函的时候我也吓了一跳,但是我在美国商标局查了下后,他们也没注册国际商标,所以侵权事实不成立,apple发了个确认邮件后就结束了。但这个产品我不会再对外公开了,至少在我短期还没建立起比较深的壁垒前,我不会再公开发这个产品的任何数据。其次,我总结了一套不依赖传统互联网应用那种漏斗转化模型的产品销售方法,因为那套模式,一个兴趣用户从知道你的产品,到给你的产品掏钱,整个路径长的离谱,过程中会流失大量用户。一个用户首先从知道你的产品,要经历广告曝光>点击>浏览>下载>注册>登录>学习使用>体验>付费,每个环节都会有用户流失,所以对于很多app和网站来说,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极高,基本只有大公司才有这个实力去砸钱投放买量。所以,我选择在抖音、小红书直接做内容推广,反而取得了一些意外的结果,相比于海外的Google SEO,一些工具类产品,我发现在抖音和小红书就是一片蓝海,几乎很少竞争。因为传统的软件销售,基本上就是依赖于搜索的关键词竞价的广告投放,或者是平台的自然搜索流量,或者是某些自媒体账号、用户的自然传播。但你几乎很少见到有软件官方本身直接去小红书、抖音做内容的,所以这就给了我们使用AI编程的机会,所以我很多人说,当前的小红书很多工具类的产品,就是一片蓝海,有的工具类软件你会发现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几家在卖。这些工具,难道是市场上没有好用的吗?没有做的很成熟的公司,当然不是,但是你产品做的再牛逼,仍然有很多用户不知道。就比如说PDF编辑领域,做的很好福昕pdf编辑器,仍然有很多用户不知道有这么个软件存在,还是会有不少人去淘宝、小红书去买。所以,再牛逼的产品,因为市场渠道发生了变化,一样会存在巨大的信息差,对于我们使用AI编程做的产品来说,即使你做的东西不如人家,但你依然能卖,能赚钱,这就是底层逻辑。最后,新开了一个知识星球,主要内容就是:用Ai编程做一个最小化变现的产品,一共三方面内容:实战:零基础,用AI编程,做一个可变现的商业化产品;
内容:长期更新一些可用AI编程复制,有具体变现数据的产品案例;
答疑:解决新手Ai编程中的难题。
还有,推荐下我花了3个月时间写的书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