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很意外,我又收到了香港某家公司的投诉邮件,投诉到apple,说我做的iOS APP在海外侵权了他们的品牌词,我原本以为这场官司在一个多月前已经结束了,因为我之前就和appstore说过他们的app名称是一个通用的词,并没有在美国商标局注册商标。结果,这家公司最近一个月真就去美国商标局提交申请国际商标,不过我大概也知道了对方为啥非得投诉让我的app在海外下架,从邮件的描述里,我猜测是他们在投放apple的关键词广告时候,我的app截了他们的流量,搜索位第一是他们的app,第二就是我,所以他们就不甘心花钱买的流量一部分跑到我这里。但还真别说,这个词的确付费率贼高。不过这个产品我也没有更新的计划了,后面情况顺其自然吧。因为我现在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新的模式,能够有较高确定性的跑通一个新产品冷启动,能够直接带来付费用户,就算后面在做海外的app,肯定也不是像这个海外app一样,瞎猫碰上死耗子,靠运气赚钱了。在我发完上一篇文章我干了件蠢事的一段时间后,发现小红书冒出来大量同质化的产品,数量可能得几十个以上,竞争激烈倒是也不算啥。其中有个账号,我发现,整个系统是直接盗版的那个做的比较好的账号的源码,直接拿了人家整个网站的源码和数据,复制了很多个不同的版本出来。如果源码不是开发者直接给的,我只能说这个账号的服务器被人渗透和爆破了。还有的,直接把自己开发的产品源码开源了,我是真不知道图啥,难道这哥们不知道小红书的用户如果知道能白嫖是肯定不会付费的吗,几块钱一个月的产品弄不好都容易挨骂,更何况开源了。反正结果就是后续再收费几乎很难了,做产品不能只看用户数和流量,有用户愿意付费才是根本。我做的海外iOS APP,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AI套壳工具,但之所以能够被动每个月收入上千美金,实际上不只是我找对了词,而是在付费策略上我做了一些设计。我做的这个iOS APP不提供任何免费试用,你不掏钱,你连首页都见不着啥样,要么掏钱用,要么卸载,没有其他选择。很多人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原因也很简单,多数工具类的app,本身就是一些一次用完后,然后用户需求就消失,或者本身就不是每天都能用到的。所以,这类东西,你要是让用户免费用,他肯定不会给你付费,他只会想的是如何继续白嫖。做软件生意,很多人只懂技术,不懂商业,不懂人性,不懂营销,一样很难赚钱,所以当前对于大多数模仿我在做的工具的人,最终的结果不难预见,就是做了一段时间后放弃。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以投机性的心态来做这件事的,以结果为目标,但很显然现在的竞争的人越来越多,不出俩月,这其中80%的人就会自动放弃,转身投入下一个项目里。做事都是这样,如果你过度盯着结果,将结果作为唯一的标准,那你很容易放弃,所以,做事情前,发心很重要,特别是时间越长,你会发现能够支撑你的并不是结果本身。我很早就说了,我之所以选择用AI做网站,不只是因为想赚钱,而是我真的感兴趣,肯定有人不知道,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用html做网站了吧,我在大二的时候就上架了第一个iOS APP。最后,分享两个我比较看好的AI产品,不难用AI复刻出来,只要多少懂一些电商和做内容的经验,就很容易拿到结果。首先,第一个就是微营工具,有兴趣的可以去多多和淘宝搜一下点点十代,这个工具过去换了很多名字,全网的累积销售额绝对是破百万的。但这个工具用AI开发其实非常简单,本质上就是对于页面做一些文本、图片的自定义修改。其次,第二个工具,是针对老师群体的AI产品,实现非常简单,就是调用一个AI大模型的API,让AI批改作业,说实话和直接用deeseek、豆包没啥太大区别,只是这个产品从新包装和设计了一下,成了一个新的产品。这俩工具都是按使用期收费的,不是传统的每个月扣钱的订阅制,因为按月扣钱的话,很多国内用户接受不了,但相反,直接按周期收费,很多人是能够接受。所以,这么做的好处就是既不损害用户的付费率,还能保证有一定的用户有持续的复购。我之所以花了半年多时间,一直梭哈在用AI开发产品这件事上,实际上我不是在赌AI的未来,很多AI的产品我都是晚别人一步才去体验,我真正在做的,是做能一本万利,长期盈利的软件生意。最后,新开了一个知识星球,主要内容就是:用Ai编程做一个最小化变现的产品,一共三方面内容:实战:零基础,用AI编程,做一个可变现的商业化产品;
内容:长期更新一些可用AI编程复制,有具体变现数据的产品案例;
答疑:解决新手Ai编程中的难题。
还有,推荐下我花了3个月时间写的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