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1998年就开始做网页设计,见过不少风潮,但现在的趋势是最让我摸不着头脑的。
我从1998年就开始做网页设计,见过不少风潮,但现在的趋势是最让我摸不着头脑的。
多年来,UX设计师一直在对抗行业的"Dribbble化"。说白了,就是做些花里胡哨的项目,假装是正经设计。
乍一看挺美,要么根本没法实现,要么完全不好用。
形式又一次压倒了功能。
现在动画工具和教程遍地都是,连动画也加上了。看这个例子:
这设计问题一大堆:加载慢(大部分人直接关掉)、文案模糊没说服力、竖向动画干扰主要操作。
可能看着不错,但用起来稀烂。或者根本不能用。
设计的本质
退一步想想。
网站到底是干嘛的?99%的情况下是为了卖东西。让你点那个按钮。
背景再美——高山远景、人物眺望——也卖不动货。确实挺艺术,我承认。
但说白了就是个装饰画,仅此而已。
最新设计趋势
现在社交平台上爆火的,都是精美图片配平庸UI的混合体。
这类设计能收获几百转发和百万浏览
咱们拆解一下:
主要问题
上图我标出了关键问题,现在深入说说:
文案大多含糊其辞,和产品不搭。根本说不服人——纯粹是占位的随机词汇 背景图唯一作用就是吸睛。日落、远山、凝望——和产品毫无关联,毫无意义 表单(通常为了填满"视觉空间")里总有些强加的无用字段。表单应该越短越好——这里只要个邮箱框就够了 按钮文字通常很小,为了掩盖文案的模糊重复。看不清的按钮文字严重影响转化 如果有导航栏,基本就是给毛玻璃面板当借口。经常塞些无意义的元素充数
厨子泛滥
别误会。做这种艺术品没问题。加动画也行。弄点流星,飘几朵云,随便玩!
网页设计确实需要艺术性,我们应该拥抱这点
问题是有人把这当真实项目传播。
根本不是。几年前我们管这叫"不现实的Dribbble作品",现在从Dribbble蔓延到社交平台了。
算法游戏与恶果
这些帖子火了以后,自然被想涨粉的人利用。更糟的是新手设计师真以为设计就该长这样。
既然受欢迎,肯定很牛对吧?
客户要什么?
给客户做网站时,我们以为他们最想要销量。干了25年我可以告诉你:多数情况下不是。
普通人把设计当艺术。他们大多只想要域名上挂幅漂亮画。
那就没问题了?继续做花哨动画网站讨好客户?
想让他们倒闭的话,请便!
在Squareblack工作时我们明白:客户不总是对的。设计师的职责是引导他们做出最高效的方案。
如果我们设计能帮客户赚大钱,他们自然会回头。
要是客户只因网站日落图让CEO想起童年骑车经历就爱上它,而转化率是0%,那就没下次了。
除非他们钱多烧得慌。
再看个例子
快速看另一个案例——也是带动画的求职网站,号称"开启你的职业生涯"。但没人知道它到底干嘛的。
整个页面有视差动画、移动的云朵,按钮要8秒后才出现。全部加载完要🔥31秒🔥。
这在社交平台能骗点击,但没人会注册
来改造它!
第一步:分析
先分析标注设计问题。不管是你自己做的,还是接手别人的烂摊子。
标出所有潜在问题,准备好向客户解释哪里不对——以及为什么!
标注完后,第一步重写文案。运气好的话(虽然概率低),视觉部分可能只需微调。
第二步:改进
这是直接贴在原布局上的文案修改(先别管字体),右边是对用户决策影响的说明。
这阶段我们继续用物理+数字标注向客户展示方案。事无巨细。他们可能一时不懂为什么这么做。
你要证明这不是随机改动,而是有计划的、合理的。
这叫设计。
想看完整步骤和我真实客户案例,我录了视频放在免费设计课程里。
改进网站时,文案和营销信息最重要。但还要考虑加载速度、认知负荷(动画太多)和基础审美。
意思是网站不必为了性能做很丑。应该先注重转化,再考虑美观。而不是像那些被疯传的设计,只顾好看不管用。
第三步:测试测试再测试
设计做完不等于工作结束。因为设计永无止境。很多设计师忘了完成设计后还要交付开发、质量检测,最重要的是持续测试改进。
和客户合作时要强调这点。如果他们眼光长远,你可能有长期合作机会,他们也能多赚钱。
双赢。
测试什么?
最简单的是测试文案。可以调整网站主文案多做几个版本,看哪个效果最好。
也能测试不同视觉、背景、颜色和图标。
有时换个首页人物也能提高转化。但要记住:所有改动都要合理,需要跟踪、分析和优化。
这才是设计师的工作。不是"烹饪"漂亮的艺术品。
要玩艺术,业余时间搞去。
专注搞钱与健康 | "欢迎关注、点赞、分享"
爆料 / 交流 / 合作:请加微信 ifloop
加入副业交流群:请加微信 ifloop(备注加群)
推荐阅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