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问题是:你说的"所有方法",每一个坚持了多久?有没有一个方法,你扎扎实实干了超过三个月?
我猜,屏幕那头的他,大概率是沉默了。
这种沉默我见过太多。
很多人所谓的"试过",就像拿着铁锹这里刨一下,那里挖两下,土还没热乎就换地方,然后站在一片自己挖的浅坑里,抱怨地下没有水。
这其实不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一种病。
一种总在"选择",实则是在"逃避"的病。
因为做A项目要写文案,觉得太烧脑,看到B项目说不用文采也能做,就赶紧跑过去;
做了两天B项目,发现要花时间混群引流,觉得太麻烦,又听说C项目是平台给流量,躺着就能赚钱……
我们总以为下一个项目是天堂,能避开眼前所有的困难和不快。
但你有没有发现,任何一个行当,只要你往下深挖三尺,遇到的都是同一块硬骨头:人性、流量、转化。
人性就是懒惰、怀疑、想走捷径,你卖什么他都觉得贵;
流量就是不管你玩什么平台,都得琢磨内容,琢磨推荐机制;
转化就是你得建立信任,让人心甘情愿掏钱。
这三座大山,你换个赛道就能绕过去吗?
绕不过的。
你只是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同样需要你亲手去挖的坑。
我最早做电影资源,有人嫌9块9太贵;
后来做淘客发优惠券,有人问你凭什么赚钱;
现在做社群,照样有人觉得99块不如吃顿火锅。
问题从来不在项目身上,在于你有没有立定站好,就地解决它的能力。
流量少,你就去死磕内容,看一百个同行怎么起号;
转化低,你就去打磨话术,研究一百个成交案例;
有人退款,你就去优化交付,让产品超出预期。
你只有把一个项目做透,才能获得一种"穿透力",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以后你做什么都容易成。
总是浅尝辄止,你积累不了任何有价值的经验,留下的只有一肚子的浮躁和自我怀疑。
最后不是项目不行,是你把自己练成了一个"项目难民",到哪都安顿不下来。
所以我们坚持做打卡活动,就是为了创造一个"环境"。
一个上百人一起搞钱的环境,一个有老师随时答疑的环境,一个每天要交作业、逼你行动的环境。
第40期的主题是"小红书虚拟资料"。
不依赖粉丝出单,让你聚焦在产品和运营本身;
独家正版题库,连"找什么货"这个问题都帮你解决了。
它逼着你21天,只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在一个确定的框架里,把东西卖出去。
99押金全返就是让你没有成本压力,纯粹考验你的执行力。
很多赚到钱的学员,不是有什么神通,只是在这21天里没有逃,把教的方法一个个试透,结果自然就冒出来了。
报名倒计时5️⃣天,私聊我任意号抢位。
别问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了。
最好的方法,就是你此刻正在做,但还没做透的那个。
停下东张西望的脚步,把你手头的铁锹,对准一个地方深挖下去。
挖到水,是你的本事;
挖不到,你也练就了一身硬功夫。
这身功夫,才是你未来真正能赚钱的本钱。
活动详细介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