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高估自己的意志力。
今天心情好,能熬夜加班;
明天有点累,连打开电脑的欲望都没有。
这种靠状态干活的方式,注定走不远。
我内容创业这些年,最大的领悟就是:别考验人性,要设计机制。
机制是什么?
是外部的约束,是确定的流程,是不给你摇摆机会的规则。
举个例子。
以前我写文章,总想着一气呵成。
结果经常对着空白文档发呆半天,内心两个小人在打架:
一个说今天必须写完,另一个说不如明天再写。内耗比写作还累。
后来我用了最简单的机制:番茄钟。
不多,就25分钟。
这25分钟里,不查资料、不回微信,哪怕写得再烂也要不停敲字。
时间一到,立刻保存关文档。
神奇的是,一旦启动了,往往就不止写25分钟。
最难的是从0到1,机制帮你破了这个局。
再比如对抗拖延。
有个朋友想学剪辑,拖了半年没动静。
后来他拉了个三人小群,立下规矩:
每周日晚上12点前,必须交一个剪辑作品。
没交的人,在群里发200元红包。
就这么简单的对赌机制,他再忙都会抽空完成。
为什么?怕丢脸,更怕丢钱。
外部监督加利益约束,比什么励志语录都管用。
还有更轻量的机制:公开承诺。
比如在朋友圈立flag,每天打卡运动或学习。
为了维护形象,你会硬着头皮坚持。这就是利用社交压力来绑定行动。
很多人总想靠"想通"来驱动行动。
等真正想通,时机早过了。
先设计动作,再理解意义。
就像我每天在茶馆分享干货,无论多忙,雷打不动。
不是靠自律,而是形成了肌肉记忆: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选材、编辑、发布。
1700多天就这么过来了,哪天不做反而觉得缺了什么。
每天更新的赚钱干货——项目拆解、引流技巧、实用工具、实战心得,其实也是一种机制。
很多群友告诉我,他们养成了习惯:每天茶余饭后点开看看,不是为了立刻发财,而是保持对市场的敏感。
这种持续微量接触信息的方式,比突然打鸡血式的学习有效得多。
99一年,本质是买个"持续在场"的提醒。
还有更好用的方法:把任务分解到荒谬的最小单位。
你想每天写2000字,那就从"打开文档写50字"开始。
你想跑步5公里,那就从"换上跑鞋下楼"开始。
小到不可能失败,才能绕过心理抗拒。
执行力不是爆发力,而是续航能力。
真正的高手,从不指望状态起伏的意志力。
他们擅长把目标拆解成流程,把坚持变成习惯,用外部机制锁死前进方向。
当你觉得一件事特别难坚持时,别急着骂自己懒。
停下来想想:能不能设计个机制,让这件事变得更容易开始?
很多时候,不是你的决心不够,只是缺了一个聪明的启动方式。
赚钱的第一步是开眼,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赚钱信息差",欢迎加入小茶馆社群(99/人):每天一篇赚钱干货,已持续更新1600天!
往期分享了各种低成本小项目+赚钱信息差!
和5000+群友一起,日拱一卒,每日精进!
王一书 | 专注草根创业实战
公众号【王叔笔记】主理人,8年互联网创业经验,原创文章被36氪、虎嗅等转载,全网阅读超千万。
扫码可领取我原创的电子书《网络草根创业指南》,从0到百,压箱底的经验,都在这里面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