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来抢先学习新技术的捷径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着 Kubernetes YAML 文件,心想:"我永远也搞不懂这个。"
对我来说,这感觉就像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
集群、Pod 和服务之类的术语,我以前从未听说过。这对我来说太复杂了。
但我并没有惊慌失措。我没有去上12个小时的课程,也没有从头到尾阅读官方文档。
相反,我采用了一种我屡试不爽的方法,即使面对我一无所知的技术,也能快速提高工作效率。
它被称为黑箱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我学习新技术的速度比其他人快。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方法,以便更快地学习。
什么是黑箱方法?
在工程学中,"黑匣子"指的是你无法完全理解的东西。
你只知道输入和输出,却不知道内部发生了什么。
你不需要了解汽车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就能驾驶它——你只需要知道如何踩油门。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学习技术。与其一开始就深入了解每个细节,不如:
- 明确范围:要开始使用这项新技术,你真正需要了解哪些内容?
- 只需学习足以取得成果的知识:专注于"如何做",暂时忽略"为什么" 。
- 打造一些实际的东西:即使不完美,也要立即应用。
- 反复迭代,深化知识:仅在必要时才深入。
就是这样。就这么简单,却非常有效。
我是如何通过黑盒方法学习 Kubernetes 的
当时,Kubernetes 对我来说完全是个新事物。
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而我对任何事情都一无所知。
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根据我学习各种技术的经验,我知道如果我试图学习 Kubernetes 的所有知识,我会陷入困境,而无法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所以,我采用了我现在称之为"黑箱方法"的方法。
1. 明确范围:我实际需要什么?
我最初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需要Kubernetes提供什么?
目标很简单。我只是想部署一个基本的容器化应用程序,并在本地以外的地方运行它。
所以我(当时)并不在意那些花哨的东西。我只需要:
- Kubernetes 集群(通过 Minikube 或云提供商)
- 部署文件
- 一项揭露它的服务
这就是我的工作范围。
2. 学习足够多的知识以取得成果
我跳过了所有教程视频和文档。相反,我直接搜索:
- "如何在 Kubernetes 中部署应用程序"
- "Kubernetes部署YAML示例"
- "kubectl 命令速查表"
我复制粘贴了一些示例,做了一些小修改,运行命令,然后观察结果。如果出了问题,我就上网搜索错误信息。
我没有去想它为什么有效——我只关心如何让它有效。
3. 创造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我把我的小型 Node.js 应用程序直接部署到了 Kubernetes 集群上。
我知道它并不完美。我基本保留了 YAML 文件的内容,只硬编码了让它正常运行所需的数值。
但是应用运行了。在浏览器中运行。由 Kubernetes 提供服务。
这就是胜利。
4. 迭代和深化知识
直到它运行起来之后,我才开始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
- Deployment 和 ReplicaSet 有什么区别?
- 服务如何知道要将路由路由到哪个 Pod?
- 命名空间有什么用?
这时,我开始深入探索Kubernetes,并在过程中加深了对它的了解。
我专注于输入→输出。
只需掌握足够的知识,取得成果,以后再深入学习。
它快速、实用,而且效果出奇地好。
我是如何通过黑盒方法学习 Tailwind CSS 的
当时,我是一名主要从事后端开发的全栈开发人员,对 CSS 非常熟悉。
但Tailwind就完全不同了。
到处都是实用类。没有传统样式表。所有内容都内联显示。
感觉压力太大了。
所以我采用了黑箱方法。
1. 明确范围:我实际需要什么?
我并没有做什么复杂的操作——只是添加了一些 Tailwind 插件,让仪表盘看起来更好一些。
所以我不需要学习文档里的所有类,也不需要设置 PostCSS 或自定义主题。
我只需要:
- 基本布局工具(Flex、Grid)
- 间距(内边距、外边距)
- 颜色、字体大小、边框
- 一些响应式调整
这足以启动项目了。
2. 学习足够多的知识以取得成果
我找到了一些入门模板和 Tailwind 速查表。一开始我甚至都没看配置文件。
相反,我搜索了诸如此类的内容:
- "Tailwind 卡片组件"
- "Tailwind导航栏示例"
- "Tailwind间距示例"
然后我复制粘贴、调整、观察。我当时并不知道为什么 px-4 代表水平内边距,也不知道 md: 前缀的作用——我只知道这样看起来效果更好。
3. 创造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我最初只是用简单的 HTML 布局。后来我开始用 Tailwind 工具替换类名,用户界面很快就成型了。
无需在 HTML 和 CSS 文件之间切换,无需命名约定,无需重构样式。
一开始感觉有点奇怪,但效果不错。
仪表盘看起来不错。
4. 迭代和深化知识
只有在我掌握了要领之后,我才开始探索:
- 这些类名究竟是什么意思?
- 响应式和悬停修饰符是如何工作的?
- 如何自定义主题?
我逐渐从复制粘贴过渡到有意识地编写 Tailwind 代码。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开发者对它推崇备至了。
Tailwind 一开始看起来很混乱,但当我把它当作一个黑盒子来研究时,就明白了。
确保输入正确 → 获得样式化的输出 → 仅在有帮助时才深入挖掘。
这就是黑箱方法的实际应用。
何时不应使用黑箱方法
黑箱方法并非万能灵药,不应应用于所有场合。
比如:
- 你正在从事安全关键型系统的工作。这些系统需要极高的精度和格外谨慎,例如医疗技术领域。
- 你正在调试一个深层次、复杂的问题。
- 你正在构建基础知识(例如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在开始之前彻底了解这项技术。
对于这种情况,最好还是坚持传统的"全面学习"方法。
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现实世界的情况,黑箱方法非常有效——相信我。
自己动手试试
下次你入手一件新科技产品时,不妨问问自己:
我可以用这些材料搭建最小的东西是什么? 掌握哪20%的知识就能获得80%的结果?
不要试图学习所有知识。快速积累,边做边学。
因为在科技领域,最好的学习方法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实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