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unlin | 微信:miaogudong
本公众号是我的创业记录、经验分享、生活杂谈
这是我日断更计划的第255天
我从一个非技术人员大家角度,再来跟大家系统科普一下referer是什么东西,以及自定义referer的可靠性,弄懂了原理,在工具的选择的替代上,方案就非常多了,当然我讲的不一定是对的,因为我不是很懂一些技术上的细节,我知道的大概就是一些技术逻辑,我讲我知道的。Referer(读作"里弗勒")其实是浏览器(你上网用的那个软件)在用户点链接时,自动贴上的一个"来源地址标签"。简单说,它记录了用户是从哪个网页跳过来的。比如:你在博客上写文章,里面有个联盟链接:"点这里买这本书,我有推荐费哦。"用户点进去,浏览器就告诉书店网站:"这个人是从'我的博客文章'来的。" 这个"我的博客文章"的地址,就被塞进 Referer 这个标签里,像一张小名片。浏览器帮忙:浏览器打包请求时,顺手把"来源页面地址"写进一个叫 Referer 的小字段里,发给商家服务器。商家收到:商家一看:"哦,从小王的博客来的!" 然后在后台记录下来,转化成销售时,就把佣金算给小王。就像寄快递时,包裹上自动印了"从北京小李家寄出"的标签,收件人一看就知道来源。这里说的自定义referer比较狭义,就是自定义来源,在联盟营销里,默认 Referer 是浏览器自动填的真实来源。但自定义到"其他网站"(非你的真实推广页),就是用工具(如浏览器扩展或脚本)伪造标签,让商家以为流量是从"假来源"来的。比如:你推个产品链接,本该是"yourblog.com",改成"famous-influencer.com"或随便一个不存在的热门域名。用户点进去,商家后台看到:"哦,从大V那儿来的!" 从而绕过某些平台的"低质来源"过滤。Referrer-Policy:这是2025年浏览器标配的"开关"。网站通过HTTP响应头或HTML meta标签设置它,决定发多少信息。比如:origin:只发域名(如 example.com),不露路径。strict-origin-when-cross-origin:同域全发,跨域只发域名,还得HTTPS才行。可靠性说的就是联盟会不会查到,只能说,如果人家愿意查,肯定是能查到的。浏览器锁死:前端JS改不了(Forbidden header),得靠扩展或代理工具,但2025年Chrome/Safari隐私墙升级,标签传过去就丢或变(Referrer-Policy一调,抑制率超50%)。传输不稳:跨域/HTTPS跳转,头容易空掉;用户隐私设置或拦截器一挡,伪造数据七零八落,成功率仅30-40%(尤其移动端)。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过流量调查,你就传递什么referer,重要的不是把这个东西搞复杂了,而是简单化,目标化,最终的目标,还是需要在跟商家解释业绩的时候能够解释业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