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银行出身的我,对于每一个业务都是思考其风险程度,尤其是一些创新性的业务。我的作业习惯则是充分了解该业务的底层逻辑,监管政策和合规处理方案等等,并且结合实际场景下业务的实质性内容,去分析该业务的风险系数和我们的承受能力。
不过回归正题,最近稳定币比较火,也让我蹭一波吧。作为很早接触区块链和稳定币业务的人,其实我对于该业务一直的态度是能够解决问题就是好东西,但是基于金融行业的风险敏感基因,我个人觉得这个业务当中还是存在着大量的隐形风险的(也不一定对,纯属个人理解)。
此文中的稳定币主要就是指美国那边机构(非银行)发行的锚定美元的加密货币。
个人觉得这个环节中最大的隐形风险来自于稳定币超发,假设发币的机构资产10亿美元,但是其实实际发行的稳定币超过了100亿,如果这个期间有人凑齐了10亿想要发币机构来承兑,是否会面临挤兑风险。这个事情就跟古代钱庄发行银票一样,如果无法兑付,是否意味着这个币会崩。
第二个则是技术的风险,虽然稳定币大部分采用了区块链的技术并且号称非常牛逼。但是仍旧是存在某些币商、交易所等的系统被黑客攻破,并且这些币被盗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并且部分技术高超的黑客可以利用技术优势将这些币清洗干净并且变现。
也会有网友说银行也不能确保资金一定不会被盗,历史上也曾发生过银行或者某央行被黑客攻破系统,从而出现资金被盗的情况。但是这些好歹是基于国家信用证或者银行自身的资本保障,短期内不会出现资金全部被盗的情况,并且在跨境支付领域中如果资金被盗,利用相关链路和技术分析是可以找到资金所在的。
第三个则很明显的反洗钱风险。币虽好,使用需谨慎,原因记载于由于很多币是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是一个分布式存储的(有冷钱包、热钱包的区分)。因此这个币的所有路径是否干净,业务是否合理等其实是很难获得有效的数据的,如果一旦需要进行转移或者支付,会遭到来自于司法、平台等机构的冻结,从而造成损失;并且在较多国家和地区,币与发币的兑换是通过一些交易所实现的,但是交易所只是对客户的身份进行了认证,无法对于客户的资金进行认证(大部分交易所都是搞的场外交易,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私下交易)—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反洗钱风险。
最后一个就是税务的风险,我目前遇到的案例中,大部分实际采用币进行业务操作的场景其实存在大量的税务缺失的风险。比如在非洲某些国家,个人或者公司通过场外OTC 交易将资金兑换跨境后,用于各种交易。但是唯独可能缺少了在本地缴纳符合本地税务机关要求的税。在后期,税务机构可能会进行查账和要求补交各种税费。
已上就是我个人在自己实际了解中所理解的稳定币业务中的一些隐形风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