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志在出海的中国创业者来说,我们常常关注如何从零开始打造一个产品或服务。然而,今天我要分享一个截然不同的成功路径:从"自己造"到"直接买"。
对于志在出海的中国创业者来说,我们常常关注如何从零开始打造一个产品或服务。然而,今天我要分享一个截然不同的成功路径:从"自己造"到"直接买"。这位主人公名叫Dom Wells,他从个人站长起步,最终建立了一家公开上市的控股公司Onfolio,年营收达到1200万美元。
Dom的故事,或许能为你的出海创业版图,增添一个新的维度: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增长和规模化。
一家利基型控股公司
Dom Wells 是 Onfolio Holdings, Inc.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这是一家公开上市的、专注于收购小型盈利性线上业务的控股公司,目前年营收达到了1200万美元。他们旗下目前拥有大约20家公司。
Onfolio通常会收购 B2B机构、信息产品业务、部分电商以及部分市场平台。多数情况下,他们是从创始人手中收购这些企业,这些被收购公司的年营收通常在10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因此,与其他大型收购方相比,Onfolio在的细分市场相对较小,但Dom表示,这是他们所理解并擅长的领域,而且也取得了成功。
他们也一直在寻求进入其他业务模式,但更倾向于进行1+1=3的协同效应型收购。这意味着他们会寻找那些能带来协同效应或立竿见影的"胜利"机会的标的。这通常要求他们对特定的业务或行业有深入的了解。
关键启示: 创业不一定非要从零开始,并购也是一条实现规模化增长的有效路径。对于出海创业者而言,可以考虑深耕某一特定利基市场,通过收购与之有协同效应的盈利性小公司来扩大版图。
从"自己造"到"直接买"
Dom最初开始创建线上业务,是为了在海外生活时获得收入来源。他通过联盟营销网站和一家代理公司,最终每月收入达到了约1万美元。有了一些积蓄后,他开始投资股票,但很快意识到收购网站也能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率(ROI)。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重心从"自己造"转向了"直接买"。他最初用自己的资金在Empire Flippers(一个网站交易平台)上收购了几家规模较小的企业。随后,他开始融资,以便将并购作为自己的主要事业。他渴望构建一些长期且有意义的事业。
如今,Onfolio拥有一支核心领导团队,以及为每家被投公司配备的独立运营团队。核心团队负责为每家被投公司提供战略指导,而各独立团队则负责具体执行。
关键启示: 积累一定资本和经验后,可以考虑从内容创造或服务输出转向资产收购,通过并购拥有更稳定的现金流和增长潜力。同时,建立高效的中心化战略团队和去中心化执行团队的组织架构,是规模化并购的关键。
上市: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2年Onfolio成为一家上市公司,意味着可以接触到大量的顾问,并且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你或与你合作。Dom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审查和高昂的成本。这两个挑战都曾拖慢了Onfolio的发展速度。
如果让他再来一次,Dom表示他会在IPO时募集更多资金,或者等到公司更加盈利之后再选择上市。
关键启示: 上市虽然能带来品牌、融资和人才优势,但也要承担严格的监管、高昂的运营成本和市场的高度关注。出海创业公司在考虑上市时,需要充分权衡利弊,并做好充足的资金和盈利准备。
控股公司的通用增长策略
由于Onfolio是一家控股公司,Dom表示很难给出统一的"如何发展业务"的答案,因为每家被投公司都有自己的独特方法。
但总的来说,他们会使用付费流量、推荐计划,以及有时会用到搜索引擎优化(SEO)等方式来推动业务增长。
就控股公司本身而言,Onfolio的增长主要通过收购实现。他们通常的目标是实现被收购公司净收入的3-4倍回报,目前已在这方面投入了约1000万美元。
当Onfolio上市时,其年营收为120万美元。如今,年营收已达到约1200万美元,这主要得益于持续的并购。Onfolio的下一个目标是实现 1亿美元的年营收。
关键启示: 控股公司通过外部并购实现自身规模的快速扩张。同时,要根据被投企业的特点,灵活运用多元化的营销策略(付费、推荐、SEO等)来推动其内部增长。
坚持不懈:成功的平衡艺术
Dom提醒创业者:不要总是在不同的想法之间切换。
拥有众多想法的原因,往往是你对成功充满渴望。这本身是好事。但你需要将这种渴望集中到一两个方向上。
偶尔改变主意或同时进行几件事是可以的,但你也必须坚持足够长的时间。这是一个需要平衡的艺术。
关键启示: 创业需要专注和韧性。尽管保持开放和尝试新事物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长期坚持在选定的方向上深耕,避免频繁切换赛道导致资源和精力分散。
给中国出海创业者的建议
Dom Wells的故事,为出海创业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除了"自建","并购"也可以是实现快速增长和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某些细分领域,通过收购已验证的盈利性业务,能够更快地形成规模效应,降低市场进入风险。
对于中国出海创业者,Dom的经历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1."买"比"造"更快更稳: 当你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行业经验后,与其从零开始摸索一个全新的产品或市场,不如考虑收购那些已经验证了产品市场契合度、拥有稳定现金流的小型盈利线上业务。这能大大缩短你的市场进入时间,并降低早期风险。
2.专注利基市场:Dom的成功在于专注于"小型盈利线上业务"这个利基市场。出海创业者也应找到自己的优势细分领域,无论是垂直SaaS、特定电商品类还是内容业务,深耕其中,通过并购构建专业化的"小而美"组合。
3.协同效应是关键: 不是所有的并购都有效。Dom强调"1+1=3"的协同效应。在出海并购时,要寻找那些能与你现有业务产生互补、交叉销售或运营效率提升的标的,避免盲目扩张。
4.组建高效的并购与整合团队: 成功的并购需要专业的尽职调查、谈判和后续整合能力。Onfolio的中央领导团队和独立运营团队模式,值得出海创业者借鉴,在内部建立起一支具备并购和运营整合能力的团队。
5.对上市保持理性: 上市虽然带来诸多益处,但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更严格的审查和公开市场的压力。对于出海创业公司,在实现稳健盈利之前,可以考虑保持自我发展或私募融资,等到更成熟的时机再寻求上市。
6.坚持与专注: 无论选择"自建"还是"并购",长期主义和专注都是成功的核心。避免在不同机会之间频繁跳跃,集中资源和精力深耕,才能最终结出硕果。
Dom Wells的故事,或许会打开你对出海创业模式的全新认知。如果你有资金,你是否也会考虑过通过并购来实现创业目标?或者你认为对于中国出海创业者而言,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如何?
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不到一年就从0到千万美元ARR:一个印度创业者的金融合规赛道突围之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