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能够拿到结果的,大多数是有编程能力的程序员,或者是学习了编程的产品经理。
大家好,我是哥飞。
过去一两年,我观察了很多想要做AI产品的个人,发现能够拿到结果的,大多数是有编程能力的程序员,或者是学习了编程的产品经理。
相反,如果你是一个单纯的产品经理,你自己不会编程,无法独立完成产品,只能跟程序员合作,那么试错成本就会特别高,最终导致缩手缩脚,一直上不了产品。
而自己懂编程的话,借助AI,可以快速上线产品,快速试错,快速搞量。
所以,哥飞再次呼吁想要动起手来的产品经理们,直接去学编程吧,让Cursor 成为你的得力助手。
你每个月只需要20美金,就有一个任劳任怨的程序员给你打工。
只有学了编程,你才不会"就只差一个程序员了"。
那学编程,到底学什么呢?
个人建议,可以从 HTML 开始,结合 TailwindCSS 实现的一些 UI ,你可以很快做一个不丑甚至还挺漂亮的网页。
之后再学一点 JS,再学 Next.js 框架,不需要学到能够找程序员工作的程度,只需要学会能够读写数据库,能够动态展示网页数据就可以了。
这个学习周期并不会太长,每天拿出一两个小时,再加上每个周末拿出8小时,一周16个小时左右,总共学30小时就够了,就可以开始做产品了。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是学做网页?
因为目前很多AI产品上线的第一版产品形态都是网页,很少会先上App的。
因为网页特别容易被传播,被打开被使用。
因为网页在海外依然还有大流量。
当然,也因为网页不需要被任何人审核,你做好了,就可以上线。
你没必要为难自己,一上手就去学App是不明智的,特别轻量级的网页绝对是你的最佳选择。
一个最简单的网页版产品,甚至可以只有一个页面,所以最快一两个小时,你就可以做一个网站出来。
海外的网页生态特别好,有很多免费基础设施,举例域名解析、CDN、安全盾都可以用 Cloudflare,初期免费。也不需要买服务器,你直接用 Vercel,同样初期免费。
这些基础设施,都可以按量付费,你的产品访问量小,可以不付费,等访问量大了,也是用多少付多少。
而且即使你突然流量爆发了,不需要你做扩容处理,这些基础设施自动就做好了,帮你承接住了大流量。
看到这里,你心动了吗?
那就找个AI,向他请教如何学习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