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在想,现在做跨境电商还能不能赚钱?这个行业到底有没有机会?
你是否也在想,现在做跨境电商还能不能赚钱?这个行业到底有没有机会?来自身边朋友的创业故事,她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也没有VC投资加持,更没有光鲜的履历。她曾在40岁那年跌入谷底,靠在夜市卖水饺维持生计。然而仅用了几年时间,她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强大的执行力,把一个零成本起步的小项目,做到了年销售额1400万美元。
这篇文章不是鸡汤,而是身边的朋友从0起步,踩坑无数后总结出的实操路径和关键反思。无论你是新手,还是已经入场想升级打法的人,或许都能在这篇拆解中找到启发。
一、创业的起点:机会来自"信息差"
朋友最早的跨境尝试,源自一次海外出差。当时在本地商超看到某款中国制造的产品,售价是国内的4倍,而产品包装和品牌却毫无优势。也是在那个时候意识到:信息差=机会。
回来后马上开始调研,并尝试通过Facebook投放广告,搭建了一个简易独立站。没有囤货、不靠代理,一开始就采用"后付费广告+小额测试"的轻模式。没想到,前几个爆品迅速跑出效果,第一月就做到几十万销售,之后几个月持续增长。
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轻、快、验证"。零成本,不等完美,先试错、先赚钱。
二、跌倒与转型:从失误中醒悟
刚开始赚得快,但因为认知不足,也交了不少学费。
比如:不懂退货政策,被客户投诉;信错"专家",盲目上了高客单产品,结果库存砸手;不注重合规,广告账户频繁被封。
真正的转折点在2020年。朋友从一线城市搬到成都,把办公和生活成本压下来,专心打磨团队和产品。按时她们开始强化数据分析、做系统化投放,也通过TikTok切入引流。一年后,公司业绩暴涨,2022年年销售额突破1400万美元。
但2023年,一场黑客攻击让朋友损失了400多万——这次经历让朋友意识到:做企业不能只盯着增长,也要为"危机"准备缓冲垫。于是从"扩张思维"转向"稳健运营",重新规划资产配置、安全防护、团队激励。
三、实操方法论:如何低成本跑出爆品
其实身边也有很多人问我:你们选品靠什么?
答案是:靠数据和竞品。我们常看竞品的投放数据、评论反馈,用工具辅助验证,再通过小额投放测试爆发力。做到"三快":验证快、迭代快、下架快。
平台选择对比:
平台电商(如Amazon、Lazada):门槛低但卷得厉害,价格敏感、广告成本高。
独立站:自由度高但没流量,建议结合TikTok等渠道引流,形成闭环。
我个人也推荐"TikTok短视频引流 + 独立站成交"的组合打法,尤其适合新手。
如何做一个每年带来百万的独立站联盟网站?躺平赚钱?已经有两万美元入账。日更第18天
玩法包括:
达人带货 + 自建站收单
素材复用 + 多账户测试
小单快跑 + 快速复盘
给新手的忠告:别一开始就陷入课程、社群、培训的死循环。跨境电商是"边做边学"的典型行业,先选一个靠谱的品、搭个简单站点,做起来才有感觉。
记住选品的核心,是两点:
竞品分析:通过观察竞品广告投放、评价反馈、热搜关键词,快速识别市场需求;
小批量测试:低成本铺量测试,三天看数据,一周定生死。
四、全球市场怎么选?机会不等于适合
很多人估计又得问,哪些市场现在还有机会?
关于跨境市场的区域选择,给大家判断的参考逻辑:
欧洲市场:TikTok处于红利期,客单高、竞争相对温和;
东南亚:虽然平台活跃,但客单低、物流复杂,新手需谨慎;
非洲:支付体系不成熟,适合有资本和资源的团队,不建议普通人轻易入场。
"机会"并不等于"适合",选市场要看团队能力和资源匹配。如果你是小团队,建议专注欧美主流市场,客单高、规则明确,运营成本更可控。
五、人生不怕归零:从水饺摊到千万美金的重启故事
很多人不知道,朋友她曾在40岁那年彻底破产。
那时,她带着孩子,靠在夜市摆摊卖水饺维持生活。每天凌晨4点起床,凌晨1点收摊,身体几乎被掏空。但正是那段生活,让她重拾了"只靠自己、从最小处开始积累"的心态。
她说:"我没有把创业当成一场短跑,而是当成一次重启人生的修行。靠流量红利赚钱的人很多,但能穿越周期的,一定靠的是执行力和长期主义。"
总结:
朋友的故事,或许并不传奇,却真实得让人动容。
她不是站在风口的幸运儿,而是在风浪中蹚出来的实战派。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她用行动证明了——即使你一无所有,也可以重新出发;只要你愿意坚持、愿意试错,普通人也有逆袭的可能。
如果你此刻正在创业、或正在迷茫,希望朋友的故事,能给你一点信心和启发。
看到看到这里了!人应该想法接触到更厉害的人,直接转发我文章到你认为的更厉害的人。
以上!直接链接,国民弟弟交个朋友?请尊重彼此时间,请勿白嫖别人的精力。
美国公司&税务笔记:
ITIN使用指南:
美国公司税号指南:SSN、EIN和ITIN分别有什么区别?原创原创
美国收款工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