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

【哥飞SEO理论】搜索量来自于共识

大家好,我是哥飞。

2024年10月18日,哥飞发表了《【哥飞SEO教程】谷歌排名的真相》,文章中有一段话,我摘抄如下:

你自己想的品牌名称,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做任何的宣传推广活动的话,只有你一个人会搜索,没有别人会去搜索,所以没有流量。 

那就要去找有人搜索,也就是有共识的关键词,然后为这个关键词做页面。

当别人在谷歌搜索这个关键词时,如果关键词竞争不激烈,你的网页就有可能拿到排名。 

假设突然某个关键词在社交媒体爆火了,举例上半年的粘土滤镜,很多人看到了,会好奇,就会去谷歌搜索这个词,这就有了共识

我是哥飞,公众号:哥飞【哥飞SEO教程】谷歌排名的真相

在这篇文章里,哥飞首次提到了"共识"。

两个月之后,2024年12月18日,哥飞正式提出了"搜索量其实来自于共识"这个理论。

当天,哥飞在社群里,也发布了这个理论

而对于这个理论的思考,其实在更早之前,如2024年4月30日,哥飞回答idoubi 豆总的问题时,提到了类似的理论

今天,2025年4月21日,哥飞再次在公众号里,发布这个理论:

中文版:搜索量来自于共识

英文版:Consensus‑Driven Search Demand

英文简写:CDSD

并且,哥飞今天这篇文章,还会给大家解释这个理论

为什么搜索量来自于共识?

我们先从一个例子说起,哥飞在 Similarweb 看 GauthMath 网站的关键词时发现了一个异常值。

在过去12个月的非品牌词自然搜索关键词里,有一个数学乘法计算题, 增长了5000%。

爱思考的你,一定会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搜索同一个乘法题目?

我们先谷歌搜索看看,可以看到,谷歌直接在搜索结果里显示了一个计算器,并且把计算结果显示出来了。

但是,显然搜索这个乘法题目的用户,不满足于只得到答案,他们还想知道计算过程,所以会点击下面的网页结果。

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两个网站,都不约而同要去做这么一个页面来承接这个流量呢?

我们看两张截图就知道了。

从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来,其实题目来自于用户上传。两个网站用AI解答之后生成了页面。

那么为什么会有两个网站的不同用户,都上传相同的题目呢?

应该是他们都学到了相同的课本,做到了相同的练习题,都想着在网络上来找答案。

这些不约而同的共同行为,就是共识。

共识就带来了搜索量。

大家都有的需求,由于母语相同,受到的教育相似,表达方式类似,语法类似,用了相同的表达方法,使用了相同的关键词去谷歌搜索,这也是共识。

举例,当我想要去用AI编辑一张图片,我想到的关键词是"AI Image Editor",也有很多人也会想到这个词,他们也会这样搜索,于是这个词就有了搜索量。

甚至那个上升的尖角,也是可以解释的,3月下旬,GPT 4o 的言出法随改图能力特别强,被传播起来了之后,带动了"AI Image Editor"的搜索量。

这,就是共识。

除了"AI Image Editor",还有"AI Photo Editor"也会有人搜索,这也是共识,不过属于是另外一拨人的共识,他们习惯用 AI Photo 这个表达,而不是 AI Image 这个表达。

只要有不止一个人去搜索某个相同的词,我们就认为共识形成。

再来复习一下哥飞发到群里的第二句话,搜索量大小取决于共识强弱,强共识带来大搜索量。

越多人有相同的表达,共识就越强,当然搜索量就越大。

大家可以再次思考一下,为什么月初,Ghibil AI 会火?

还是因为共识。

这次的共识怎么形成的呢?

GPT 4o 的强大图片生成、编辑修改能力发布之后,在社交媒体,如推特上,很多人分享各自的玩法。

后来,有人研究出来了把真实照片转为吉卜力风格的玩法,转换出来的图片效果很好,于是被人跟风,都去转换,并且发布到社交媒体。

这种行为最终人传人,越来越多人知道了这个玩法。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ChatGPT Plus账号,很多人玩不到,于是就会不约而同的去搜索引擎里搜索,看看能不能找到工具。

getimg.ai 这个网站反应迅速,立马上线了一个内页,吃到了这一波流量。

这一波流量有多大呢?大到了让2月还只有160万访问量的 getimg.ai 在3月暴涨到了1240万访问量,增长了1080万。

这就是短期超强共识带来的超大搜索量。

至此,"搜索量来自于共识"来自于共识,这个理论,应该就给大家讲清楚了。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突发:中美关税靴子落地了

突发:中美关税靴子落地了 中美关税靴子落地了 直接讲重点: 1)中国出口美国,目前收10%的基础关税(为期90天),还有芬太尼20%的关税(中美继续谈,谈好了,芬太尼关税也可以取消)。目前最近90天,就是30%关税。 2)美国出口中国的产品按10%关税征税。 3)中国取消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