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跨境电商卖家真是被关税政策逼疯了——什么145%关税、取消800美元免税线……搞得人心惶惶。那有没有办法保住美国市场、还能不被税搞死?
答案是:有!
而且还能顺便抬高溢价,那就是——
一、最后一公里生产:低成本玩转"美国制造"标签
所谓"最后一公里生产",就是把复杂、贵的活留在国内或关税洼地,只在美国做点"简单组装"。
比如:
- 国内把产品部件都准备好,整包发到美国
- 美国仓库里拧几个螺丝、贴上标签、装个盒子
- 最后光明正大写上"Assembled in USA"
这样一来,既躲了关税、又能提高产品在美国的溢价和竞争力。
二、合规很重要:别拿"贴标签"当"美国制造"
美国人对"Made in USA"的规定非常严格,瞎贴标签是会出事的!
根据FTC规则,产品若标注"Made in USA",需满足三个条件:
①最终组装在美国完成;
②所有重要加工工序在美国进行;
③所有或几乎所有材料和部件产自美国。
曾有个家具品牌因为虚假标注"美国制造",结果被举报,资产冻结+重罚,得不偿失。
简单理解:
- "Made in USA":90%以上的材料和人工都得在美国完成
- "Assembled in USA":只要在美国完成实质性组装就可以
三、那到底要花多少钱?
以加州为例:
- 仓库租金:90~100元人民币/㎡
- 人工费:150元人民币/小时起
其他州(如佛州、德州)会便宜不少,有大量华人资源可以合作共享。
四、哪些行业适合这样搞?
适合行业:
- POD定制类、电子小件、家居装饰品
不适合行业:
- 大型家具、重工业产品
五、适用场景+风险提示
推荐使用场景:
- 企业严重依赖美国市场
- 想通过本土身份提升平台竞争力
谨慎使用场景:
- 美国市场不是主战场的企业
风险建议:
把美国工厂定位为"门面+身份认证",不是主力生产基地,更灵活。
六、资源怎么找?
- 共享仓库、组装线资源
- 代工厂推荐
- 行业经验分享会
也可以看我以往的文章分享!
【补充篇】如何真正落地"Made in USA"?一个更接地气的细节指南
总结:
不是一定要全在美国生产,才能成为"美国制造商"!通过"最后一公里组装",你可以:
- 成本可控
- 合规拿下"Assembled in USA"
- 提高平台竞争力
- 降低145%关税压力
记住,合规是底线,别玩"假标签"的短线操作!
相关关税分析文章
关税暴涨104%?中国卖家两条活路:美国制造VS拉美蓝海,选对赚翻!原创
川普新关税政策下,中国卖家的突围之路
川普加关税到104%,这是疯了么?原创
看到看到这里了!人应该想法接触到更厉害的人,直接转发我文章到你认为的更厉害的人。
以上!直接链接,国民弟弟交个朋友?请尊重彼此时间,请勿白嫖别人的精力。
美国公司&税务笔记:
ITIN使用指南:
美国公司税号指南:SSN、EIN和ITIN分别有什么区别?原创原创
美国收款工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