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对中国电商真是不讲武德,一波操作猛如虎,让一众亚马逊卖家差点背过气去。咋回事?一句话总结:
从2025年开始,发往美国的中国商品,统统要交重税,最多每单150美元,税率还飙到90%起步!
咱们先看图,看看这波税涨得有多狠:图1:2025年小额包裹关税新规,最高每件150美元
以前800美元以下的包裹还能免税,现在呢?
只要是来自中国的货物,统统逃不掉!要么交90%的从价税,要么一件交75~150刀的硬性税。6月1日之后,最低起步就是每件150美元!发夹、拖鞋、小螺丝钉都可能被税到怀疑人生!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句话总结:全线加税!
✅ 小额包裹免税没了(以前800美元以下还能免,现在统统得交)
✅ 从价税从30%涨到90%
✅ 每单最低75刀,6月后是150刀
✅ 综合关税高达125%
这不是"涨点税",这是"直接重启游戏"。
图2: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125%关税
大公司怎么玩?可以偷师!
别看你是小卖家,大公司一样慌。但人家手上有资源,已经动起来了,我们也能从中学几招。
1)涨价是刚需
致欧科技、赛维时代、小商品城纷纷表示:该涨的要涨,利润不能白送给美国政府。虽然怕影响销量,但不涨直接亏本,没得商量。
2)转市场分散风险
致欧科技干脆说了:我们60%营收来自欧洲,美国只是"弟弟"。
赛维时代也表态:研究其他市场,东南亚、中东也在考虑。
3)优化供应链,调产地
有人去越南设厂,有人转战东南亚,还有人干脆直接海外仓、FBA上马,减少从中国出发就少踩税点。
图3:跨境电商企业应对策略
特别案例:安克创新是怎么应对涨税挑战的?
在这波涨税风暴中,安克创新的应对策略也值得我们中小卖家借鉴。
1. 坚持长期品牌战略,不轻易改价
安克没有简单粗暴地涨价,而是通过优化营销活动、控制成本、提升产品价值,让老用户愿意买单,新用户愿意尝试。
2. 多元供应链布局,规避关税风险
早在2024年起,安克就推行"2+N"供应链策略,以中国和东南亚为核心,辐射全球布局,东南亚产能已经能与中国相当,有效降低对单一地区依赖。
3. 全链条控本增效,从设计到生产全面降本
安克创新不是等到涨税才想起"节流",而是从2023年就开始优化设计、精细化控产、垂直整合,稳住利润率。
4. 新兴市场突破增长,减少对美国依赖
欧洲、东南亚、拉美都在发力。北美收入占比已从原来的60%下降到近一半,海外多点开花。
图4:安克创新如何应对美国关税变化
中小卖家现在能干啥?
说白了,大公司有钱调供应链,咱普通卖家要活下来,也得见招拆招:
1)涨价,但要"温柔点"
一次涨价太狠,顾客直接跑路。建议分阶段小幅涨价,顺带做点包装升级,给涨价找理由(比如说环保材料、设计升级啥的)。
2)用好海外仓
过去靠直发小包赚钱的模式,现在税一刀劈下来,直接死。
建议转FBA或第三方海外仓,大批发货先清关、再分发,单位成本能拉低不少,重点是——能"摊"掉一部分关税!
3)找欧洲、东南亚的替代市场
别老盯着美国,欧美差异化搞一下,东南亚、中东也在起飞。Lazada、Shopee、TikTok电商都有红利,别等美国市场把你榨干才想"出逃"。
4)组团抱大腿
找本地的经销商、分销商合作,让他们帮你进口,部分能减税,甚至可以谈判一起承担关税,这也是现在很多大卖在玩的。
除了美国,还有这两条生路!
路线一:搞"Made in USA",你就不怕关税!
全球采购+美国组装,合规贴"美国制造"标签,不仅避税还能打入线下超市、提升品牌溢价。
【补充篇】如何真正落地"Made in USA"?一个更接地气的细节指南
路线二:拉美蓝海正在崛起
巴西、墨西哥、智利等国电商增长快、买家热情高。推荐平台:美客多、Shopee、Falabella。
打法建议:平台出单+社交裂变+中转仓本地配货。
关税暴涨104%?中国卖家两条活路:美国制造VS拉美蓝海,选对赚翻!
最后总结一下
这波美国加税,短期肯定痛,但不代表没办法活。现在要做的不是埋怨,而是调整。
你要:
✔ 涨价找平衡点,别一下把顾客吓跑
✔ 海外仓提效率、省关税
✔ 多市场布局,美国以外也能挣钱
✔ 供应链别死靠中国,多做备选方案
✔ 抱大腿,合作共赢才是王道
最重要的是,别躺平!2025年是分水岭,是继续靠低价内卷,还是趁机转型做品牌、走全球,就看你现在怎么选了。关于关税的额外一些思考,相关阅读可以下面的文章。
看到看到这里了!人应该想法接触到更厉害的人,直接转发我文章到你认为的更厉害的人。
以上!直接链接,国民弟弟交个朋友?请尊重彼此时间,请勿白嫖别人的精力。
美国公司&税务笔记:
ITIN使用指南:
美国公司税号指南:SSN、EIN和ITIN分别有什么区别?原创原创
美国收款工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