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则热搜新闻刷屏了:
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自2025年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从34%提高至84%。
84%是什么概念?
这不是加一点点的"象征性"调价,这是翻倍再加一把火。简单说,美国的相关出口商品如果还想进中国市场,得付出"肝在滴血"的成本。
这事儿其实是对美国4月8日单方面提高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税的反制。中美之间的这轮硬钢,很有点"你来我往"的意思。不过这次,中国是真的敢硬碰硬,背后底气从哪儿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1,为啥硬钢?
中国这几年一直在干一件事:"去美国化的外贸布局"。
从2018年开始,美国对中国不断加税打压,中方意识到不能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于是,大量中国制造企业开始"出海多元化"。
看几个数据就知道:中国对美国出口在2023年下降了13.1%,但对东盟、欧盟、"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却在增长。比如:
- 2023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5.4%,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同比增长了约30%。
- 同期,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比例,从2018年的19.2%下降到了2023年的13.4%。
换句话说,虽然美国市场还重要,但已经不是唯一了。中国出口的"蛋糕"越来越多元,已经不像2010年代那样严重依赖美金收入,这就是这次敢硬刚的底气。
2.特朗普的算盘有点打滑了
这次加税的背景,其实是特朗普再次发声要"制裁中国制造"。他声称中国的电动汽车"偷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于是祭出加税大棒,准备"震慑"一下中国企业。
但问题是,这几年中国电动车不光强在美国卖,在全球市场都横着走:
- 比亚迪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销量突破62万辆,连续两季度超过特斯拉;
- 宁德时代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超过35%的份额;
- 小鹏、理想、蔚来等新势力,也在东南亚、中东、欧洲布局投放。
特朗普原本是想通过"吓唬"加税,逼中国让步,结果中国直接抡起大锤回敬。现在反而把自己架在火上——如果真的全面打起来,美国消费者才是第一波受伤的,因为进口成本直接暴涨。
3.美国看的是利益,硬钢也是博弈
别看特朗普现在说得狠,其实美国的核心是"讲利益"。
举个例子,美方之前试图对中国芯片、高科技产品"卡脖子",但结果呢?英伟达、苹果、特斯拉这些大公司一个个出来求情。因为供应链太紧密,割中国就是割自己。
再比如,农产品出口是美国选票大本营。如果中国反制措施再覆盖农产品、汽车、能源,那影响的是谁?——中西部农民和蓝领工人。到时候选票一动,政客也得低头。
所以我判断,这次高关税的强硬态度是一轮外交博弈中的"亮剑"阶段,后面可能会进入谈判期——你来我往,边打边聊。
总结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加税游戏,而是一场全球贸易话语权的正面对撞。
中国之所以敢正面对抗,是因为过去几年在"去美元依赖"、"出口多元化"方面做了足够准备。
而美国之所以出手,是因为它发现中国制造不光没有被打垮,反而走出了更强的出海路线。
这是一场实力+战略的博弈,谁能更稳住阵脚,谁就能赢得主动权。
最后聊点俏皮话:
刚看到抖网传的:93岁的津巴布韦的前总统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被问及:"如果时间能倒流,你最想做什么"
穆加贝答:"我想回到1945年,找到特朗普的父亲,并送给他一个避孕套"
相关关税分析文章
川普新关税政策下,中国卖家的突围之路看到看到这里了!人应该想法接触到更厉害的人,直接转发我文章到你认为的更厉害的人。
以上!直接链接,国民弟弟交个朋友?请尊重彼此时间,请勿白嫖别人的精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