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又又再次发布推特了。
大概意思:美国要把原产于东大的进口商品关税提高到125%。同时,他还宣布给75个以上正在进行贸易谈判的国家暂停90天的关税加征,并且给这些国家降低到10%的对等关税。
一、美国关税重锤之下的影响
1.1 成本飙升与利润压缩
125%的关税叠加此前取消的"800美元以下免税"政策,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美成本翻倍。
例如,原本售价100美元的商品,仅关税成本就高达125美元,叠加物流和仓储费用后,利润空间几乎被榨干。
1.2 物流成本的连锁反应
物流成本的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卖家的困境。据美线物流行业反馈,货品在运输途中的成本从发货时的10元/KG上涨至到港时的20元/KG,上午刚发出去的报价下午就要调整。目前1KG的物流成本比以往加20%时上调接近5块。
1.3 卖家的战略收缩
面对关税和物流成本的双重压力,美国站卖家们采取了战略收缩:要么备货更加谨慎,甚至直接停货;要么给产品涨价,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部分卖家表示,美元汇率的上涨对冲了一部分成本,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
二、大批卖家加速转战欧洲
2.1 关税友好与消费潜力
与美国相比,欧洲关税政策相对稳定,且未跟随美国加征高额关税。
例如,欧盟对中小卖家的税务合规要求明确,VAT政策逐步完善,合规成本可控。
此外,欧洲消费者人均年网购支出达1200美元,偏好高品质、环保型产品,溢价空间比美国高出15%-20%。
2.1 市场蓝海与平台红利
欧洲电商渗透率持续提升,但竞争尚未饱和。
亚马逊德国站仅有5.8万卖家账号,远低于美国站的20万,市场仍处于蓝海阶段。
新兴平台如TikTok欧洲站、Takealot(南非)、Noon(中东)等流量红利显著,部分卖家通过平移亚马逊链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3.1 本土化运营的加速布局
为应对欧洲复杂的合规要求,头部卖家已开始设立海外仓、组建本土团队。
例如,有卖家将20万美元库存从美国转移至德国仓库,并通过与当地税务公司合作降低合规风险。
Temu等平台也通过"本地卖本地"模式缩短物流时效至3-5天,规避关税影响。
4.1 合规与品牌保护的挑战
欧洲市场的合规要求复杂,例如德国对税务地址一致性的严查导致部分卖家被迫放弃该市场。
此外,品牌保护问题突出,有卖家因未注册德国商标而被竞争对手抢注,导致市场被抢占。
雪球说:
真正的竞争力源于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正如行业观察者所言:"当我们在东南亚建厂、在欧洲设研发中心时,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已进入深水区。"
--
雪球站外提供站外推广和联盟服务,欢迎咨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