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金融市场迎来一波密集的"降息潮"。北京中关村银行、锡商银行、新安银行等多家民营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其中,锡商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2.85%降至2.6%,中关村银行二年期利率从2.4%下调至2.2%,新安银行三年期利率也从2.9%微降至2.8%。这已是年内民营银行第三次集中调整利率,此前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已完成多轮降息,如今这一趋势正加速向民营银行传导。
高息优势不再,"存款特种兵"遇冷
曾几何时,民营银行凭借高于传统银行的利率成为"存款特种兵"的首选目标。这些储户通过跨省开户、线上抢购等方式追逐高息产品,部分民营银行三年期利率一度突破3%。但此次调整后,市场上"3字头"利率已难觅踪迹,仅华通银行等少数机构仍维持2.9%的三年期利率。
"现在去银行存钱,利率比去年少了大几千。"一位曾热衷于"薅羊毛"的储户表示,如今民营银行与其他银行的利率差距已大幅缩小,跨省存钱的成本与收益逐渐失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19家民营银行中已有7家下调利率,部分银行甚至同步调整了大额存单和通知存款产品。
净息差承压倒逼负债成本优化
民营银行此番集体"降息",背后是净息差持续收窄的生存压力。2024年四季度数据显示,民营银行净息差已降至4.11%,较年初下降0.21个百分点,远超行业平均降幅。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指出,"资产端利率下行、负债成本高企,导致民营银行利润空间被挤压。"
为缓解压力,银行不得不调整策略。例如,蓝海银行在2月上调了2年期利率至2.65%,却同步下调5年期利率至2.45%,试图通过差异化定价优化存款结构。这种"短升长降"的操作,反映出银行在流动性管理与成本控制之间的权衡。
未来利率或将继续走低
对于储户关心的后续走势,中国银行研究院专家叶银丹分析认为,"2025年存款利率下行趋势仍将延续。"随着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维持低位运行,存款利率与国债收益率、LPR的联动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此外,金融市场竞争加剧也可能推动利率向合理区间靠拢。
面对这一趋势,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应对?理财专家建议,可采取"分散配置"策略:一部分资金选择短期存款或货币基金保持流动性,另一部分可配置国债、保险等低风险产品,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则可考虑指数基金、REITs等权益类资产。
当"躺着赚钱"的时代渐行渐远,理财观念的转变或许比追逐几个基点的利率差更为重要。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下,没有永远的高息避风港,只有动态调整的资产配置。"对于普通储户而言,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或许才是应对利率下行的长久之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