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破百万之路
我学的是计算机系统工程,对产品开发充满热情。上学时,我沉迷于用Arduino做各种小玩意儿。但后来发现,搞硬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转了方向。👨💻
毕业后,我进了咨询行业,做医疗相关的工作,但觉得太无聊了。后来转行做产品经理,感觉更适合我,因为还能继续搞开发。不过,自己创业的念头一直在心里发芽🌱。
2020到2022年,我一边上班一边搞内容创作。开始做内容是为了跳出舒适圈,长话短说,4年多后,我在各大社交平台粉丝破百万🔥。
2022年底,我意识到要想真正成功,必须全力以赴。靠着内容创作和工作的积蓄,我决定辞职,全身心投入创业。拉上我弟和一个朋友,我们开始了新征程。
打造产品矩阵
目前我在做几个产品,包括Prompt-Genie、Map-This和Looplytic。
Prompt-Genie是个AI提示词生成工具,我和我弟还有朋友一起搞的。上线后,靠着我在TikTok上的爆款内容,月收入很快冲到1万刀,但后来跌到4千刀💸。
Map-This是个AI思维导图工具,现在月入8千刀。
现在我们正在搞Looplytic,一个AI驱动的用户访谈工具,刚发布MVP,已经有少量用户了。做这个是因为我们发现做用户访谈太费时费力了。
目前整体业务月收入在3万到3.5万刀之间,一半来自产品,一半来自内容。
转型之路
Prompt-Genie的灵感来自市场对高质量AI提示词的需求。我发现TikTok上很多爆款提示词设计得很差,明显需要更好的解决方案。做了一段时间内容创作后,我觉得可以把这些内容变成生意,于是决定开发Prompt-Genie。
我们只用4天就搞了个简单版本,专注核心功能,不求完美。现在团队用React+Node和AWS,但最初版本是用无代码工具做的。
我们立刻上线了付费计划,测试用户是否愿意买单。这对验证商业模式很重要。初期成功来得很快,主要得益于我在TikTok上的爆款内容,上线后月收入很快达到1万刀。
但后来我们分心了。我去欧洲玩了3个月,这段时间没怎么关注Prompt-Genie。回来后我们做了个Chrome扩展版,但业务缺乏必要的专注。
然后,2023年11月,我有个关于自定义GPT工作流的视频爆了,我们意识到这个想法有市场需求。于是我们转型,14天就搞了个新版本,2024年一整年都在完善它。
优化商业模式
通过内容创作,我靠品牌合作(也就是赞助贴)赚钱。
Prompt-Genie和Map-This都用的是免费增值订阅模式,有不同等级的计划。
Prompt-Genie刚上线时是3天免费试用,然后3.99刀。5个月后我们改成5.99刀,转化率没变,但流失率还是很高。2024年我们调整了定价,取消了试用期的信用卡要求,这降低了流失率。现在是9刀,有免费版。
Map-This最初定价5.99刀,但用户可以免费上传PDF。我们亏了很多钱,因为用户不转化,于是我们很快意识到要把热门功能锁在付费计划后面,这招奏效了。
但11月我们决定把价格提到9.99刀,发现用户对价格很敏感,转化率暴跌。现在价格又调回5.99刀。
Looplytic的商业模式还在优化中。
通过内容增长
社交媒体
我们的用户增长主要来自内容营销,尤其是通过我自己的社交媒体渠道。通过尝试TikTok视频,我们增加了粉丝,并把用户引流到Prompt-Genie和MapThis。
邮件列表
此外,我推出了一个12周的邮件课程,用来建立邮件列表,顺便低调推广产品。
AI UGC
最近,我尝试用AI生成用户内容(UGC)来推广Prompt-Genie。具体来说,就是用AI生成的头像做开场,然后拼接产品演示视频。效果显著——Prompt-Genie的粉丝从300涨到1万,Instagram个人主页链接每天有100+点击。
SEO
我们还为Map-This做了一些SEO工作,针对"思维导图"等关键词进行多语言优化。虽然没带来大量流量,但这是个很好的实验,看看本地化SEO如何帮助,即使我们不专注于传统营销渠道。
找到你的杠杆
找到并利用你的杠杆。可能是个人品牌、人脉、洞察力、速度或细分技能。
在开发产品之前,先打造个人品牌。现在做产品越来越容易,所以如果你从零开始,需要在你想解决问题的领域建立品牌。
打造个人品牌没有捷径,就是做自己。这是AI无法复制的——至少目前还不行。
但如果你不想打造个人品牌,那就找其他类型的杠杆。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创作者,但这对我来说是最好的事情。现在,我们的杠杆就是我们的内容。如果我们发布一个产品,可以在0营销预算的情况下获得数百用户。
如果能重来
如果能重来,我会做一些不同的事:
我会更相信我们的产品,在Prompt-Genie发布后保持势头。 我会只专注于用户最看重的功能,不给产品增加过多负担。 我会花更多时间从一开始就搞清楚定价模式。 我会更专注于让产品与核心营销渠道(对我们来说是内容营销)保持一致。
下一步计划
我正在优化生活,专注于做我想做的事,而不是必须做的事。我有个收入目标,达到后就不再玩金钱游戏了。提示:是七位数的年收入,不算太疯狂。
更具体地说,我的近期目标是整合。
从内容的角度,我只想花时间尽可能多地实验AI,并与观众分享我的结果和重要发现。这样他们就不用亲自下场了。
从业务的角度,计划是整合并开始优化收入。专注于表现良好的产品,把其他的设为自动运行。然后,一旦我们有足够的收入,就引进有才华的人,作为风险工作室开发更多产品。
我看到的最大障碍是"闪亮物体综合症"。这个领域有太多事情发生,太多想法和机会,所以我们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专注搞钱与健康 | "欢迎关注、点赞、分享"
爆料 / 交流 / 合作:请加微信 ifloop
加入副业交流群:请加微信 ifloop(备注加群)
推荐阅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