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王一书。
你可能觉得,老照片修复这项目,早就烂大街了。
但最近有个叫阿峰的小伙,愣是把这行玩出了新花样。
不拍视频、不投广告,光靠截流同行评论区,当天就能收钱,客单价直接拉到299元。
上个月他给我晒后台,单月流水破8万。
我仔细一打听,这小子居然连PS都没学,全靠几个AI工具搞自动化。
这事儿得从抖音算法调整说起。
自从平台打压营销号,账号动不动就被限流,发十条视频,能火一条就算走运。
但阿峰发现,那些爆款视频底下的评论区,简直是个金矿。
随便点开一条百万播放的修复视频,底下至少几十条留言在问"怎么联系你?""收费多少?"
这些都是精准的意向客户啊!
他琢磨着:与其自己吭哧吭哧做内容,不如直接"借用"别人的流量池。
说干就干。
阿峰跟我透露过一个关键数据:他80%的客户,都来自三条爆款视频的评论区。
具体怎么找鱼群?
每天早上,他会用抖音的"搜索联想"功能,先输入"老照片修复"看关联词推荐。
比如最近平台推"老照片修复教程",说明官方在扶持知识类内容,这时候就专找教学视频下手。
这类视频的评论区,往往有大量"看了半天还是不会弄"的精准客户。
找到目标视频后,重点不是抢热评第一,而是卡第三条到第五条评论的位置。
因为前两条容易被官方提示折叠,第三条刚好在用户自然浏览的视觉重心区。
评论话术要伪装成"热心网友"才有杀伤力。
比如看到有人问"怎么修复泛黄照片",他不会直接说"找我修复"。
而是回:我之前用"色彩还原算法"处理过爷爷的军装照,需要的话可以发你教程包~。
这里暗藏三个钩子:专业术语显得可信、"爷爷"触发共情、"教程包"降低防备心。
养号环节新人最容易踩坑。
很多人以为随便刷几天视频就能开干,其实真正的权重账号,要"养出人情味"。
阿峰会故意让运营小妹,每天用工作号刷半小时老照片相关视频,但必须手动点赞、收藏、点"不感兴趣"——这是模拟真人行为轨迹的关键。
平台算法一旦识别到账号,既对行业内容有兴趣,又会对劣质内容点"不感兴趣",就会判定为高价值用户,评论权重提升30%以上。
截流到私信环节,才是见真章的时候。
阿峰准备了五套不同风格的表情包,对应不同年龄段的客户。
比如50后客户发"牡丹花+大拇指"表情;
80后发"复古电视机"表情;
90后则用"赛博朋克滤镜"表情。
发卡片的时机,要卡在对方二次追问时,比如客户问"教程包怎么领",先回个太阳表情,隔15秒再发卡片链接,这时候转化率比直接发高67%。
卡片跳转的落地页,不是直接放微信二维码,而是跳转到"老照片修复案例库"小程序,里面嵌着自动播放的修复过程录屏,客户看完视频时,刚好弹出客服对话框。
这套玩法最狠的是"同行借势"。
上个月某头部账号发了条"民国结婚照修复"爆款视频,阿峰团队连夜写了30条情感向评论。
其中最高明的一条是:我外公临终前握着这张合影,现在终于能看清外婆酒窝了。配上哭脸表情。
这条评论既蹭了原视频热度,又不会让博主反感,毕竟是在帮视频增加情感价值。
结果当天这条评论点赞破千,引流来的客户有三分之一直接转账全款,就因为那句"外公临终"触发了客户的紧急需求。
现在的升级玩法更隐蔽——用AI生成怀旧故事。
比如截取某条抗战老照片的热评,让ChatGPT自动生成:"我爷爷是照片里的司号员,长春战役时他右耳被震聋了…求修复军号细节"。
这种带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的评论,平台根本分不清是真实故事,还是营销话术,反而会被推进流量池。
上个月有两条这样的评论上了热搜,后台直接爆了500多个精准咨询。
但问题来了:这么多订单,一个人怎么做得过来?
阿峰之前试过外包给淘宝店,一单利润只剩三四十,还得盯着质量。
但现在有AI了,修复工具遍地都是。
五分钟就能出成片,连衣服纹理都能给你脑补出来。
他处理过一张1950年的全家福,原图人脸糊成马赛克,AI处理完连背景的篱笆纹路都清晰可见。
最关键的是成本几乎为零,修一张图电费都算不到一毛钱。
靠着这套组合拳,阿峰把客单价从99元抬到299元。
别人质疑"这么贵有人买吗?"
他嘿嘿一笑:"你错了,价格越高,客户越觉得你专业。"
他在私域运营上下了狠功夫:朋友圈每天发三组对比图,一组展示修复过程,一组晒客户感谢信,还有一组搞"限时优惠"。
更绝的是,他搞了个"修复进度直播群",客户付完款就拉进群。
每天下午三点准时发修复中的截图,配上文案"正在为您家的珍贵记忆精修细节~"。
这一招打消了客户对AI批处理的疑虑,复购率直接涨了30%。
最近这玩法又升级了。
阿峰团队开始用ChatGPT批量生成"故事型"朋友圈文案。
比如修复完一张军装照,AI自动编一段:"今天修复了一位老兵爷爷的照片,他指着照片说'这是当年在珍宝岛拍的'。我们连夜调整了领章的颜色,致敬最可爱的人!"
发出去立马有人评论"看哭了,能不能帮我修复外婆的遗照?"
你看,流量和信任就这么滚起来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现在入场会不会太晚?
我反倒觉得,这个项目的精髓,从来不是技术门槛,而是对流量洼地的嗅觉。
十年前有人靠信息差卖网盘资源,五年前有人混群发淘宝客链接,本质上都是"哪里有人要,我就去哪里卖"。
今天的老照片修复,不过是换了张皮的内容电商。
只要人类的怀旧情结还在,这个生意就能一直做下去——毕竟,谁家没有几张泛黄的老照片呢?
如果你对这个项目感兴趣,茶馆社群准备了一份《老照片AI修复工具包》,给你推荐几款好用的,少走弯路。
欢迎¥99进群,解锁更多赚钱信息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