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王叔!
昨天有人在后台问我:
2025年了,互联网的红利,基本都被吃干抹净了。
普通人还有赚钱的机会么?
先说结论:当然有!必须有!
分享个影响王叔很久的案例。
2019年,社交领域几乎被微信一家通吃,月活用户超过12亿。
但就在同一年,一个叫做Soul的小众社交App,月活用户3000万,估值100亿。
为什么在微信这样的巨头面前,Soul还能活得这么滋润?
答案就在于:它找到了大象踩不到的草。
微信要服务十几亿人,必然无法满足每个细分人群的需求;
Soul专注于年轻人的情感社交,说白就是约。
微信主要通过广告、游戏、支付等变现;
Soul则通过会员费、虚拟礼物等赚钱。
这种差异化,让它在巨头的夹缝中,找到了金矿。
2021年,Soul的营收达到7.8亿。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比如在外卖领域,美团、饿了么两大巨头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专注于企业团餐的"美餐",2022年营收突破20亿,净利润超过1.5亿。
它不和美团争夺C端市场,只专注服务好企业用户这个细分市场,就够了。
再比如在教育领域。
2021年,整个K12教育培训市场遭遇重创。
但专注于成人职业教育的某IT培训机构,当年营收反而增长了30%。
这3个案例,让我明白了一些真相。
第一,市场永远不会被完全垄断。
即使巨头占据了90%的市场,剩下的10%,可能也有几十亿的规模。
第二,要做大公司的"懒得做"和"做不好"的事。
大公司追求规模效应,对他们来说,一个每年几百万的市场,可能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这就是普通人的机会。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只要你不追求千亿市场,而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服务好自己的用户。
一年赚个几十到几百万,也可以活得很滋润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这样的机会会不会被巨头发现,然后被抢走?
我的答案是:不用担心。
因为对巨头来说,一个每年只能创造几千万营收的市场,投入产出比太低,不值得他们花费精力。
就像腾讯不会去做企业团餐一样,因为这个市场对他们来说太小了。
而这恰恰是我们的机会。
有人可能还会说:你举的这些例子,动不动几千万上亿,跟我有毛关系?我只知道现在做XX,卷的不行了!
那王叔直接拿自己举例吧。
比如我现在做自媒体,做社群,做知识付费。
圈内的头部,应该就是罗振宇的得到APP了,这确实是我遥不可及的体量。
我永远也无法超过他,但他也不可能模仿我。
因为我体量小,所以我可以提供一对一服务;
但他不行,他只能提供标准化的课程。
既然是标准课程,就不可能覆盖所有人。
即便他能提供一对一服务,收费至少上万;
而我不用,你花99就能进社群,学各种项目和引流技巧。
而那些体量比我更小的,完全可以更低价或者直接免费进群。
先输出价值培养信任,再带队做几个小项目,一样能活得很滋润。
谁说小号就没有优势的?
不要正面竞争,想办法差异化。
大有大的优势,就有大的苦恼;
小有小的缺点,就有小的特长。
"赢家通吃"是有边界的。
即便海底捞年营收300多亿,但这并不影响一家小面馆月入5万。
人的需求是多样的,不是所有人每顿饭都想吃海底捞。
一条街上,路边摊,小餐馆,大饭店,可以同时存在,并不影响各自的生意。
别人的机会在于规模,你的机会在于细分;
别人的优势在于全面,你的优势在于专注。
你不需要成为下一个腾讯,你只需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夹缝中,找到那块属于自己的金矿!
在参天大树旁,做一颗小草;
树倒了,草都不会倒。
相关阅读👉🏻避开内卷!2025闷声发财的3个小众玩法:得物/闲鱼/视频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