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有些沉重,平时大家也比较忌讳,很多号主都不喜欢写。。
因为太过于贴近真实生活,令我不寒而栗,尤其是还在职场工作的女性朋友,共鸣会更强。
我有个朋友97年,月薪5000,离过两次婚,负债36万,这些负债都是因为结婚欠的,她们还有个一岁8个月的儿子。银行卡余额19.5元。
一手好牌被她打了个稀巴烂,有的时候,出去吃饭,还要算计半天。
她跟我说:"今天和领导出去办业务,去隔壁市区,所以领导开车在高速路口等她"
因为她没钱打车,只能坐公交,领导就打电话催她"你就不能打个车?"
那一刻无奈与羞愧涌上心头。。。。
如果你要是问我,存钱的意义是什么?她的经历告诉我,存钱就会有安全感,不会让你饥寒交迫,也不会让你可怜,它是自尊的守护符,它是你自信的基础。
有人说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这一点说的没错,不过对于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来说,赚钱重要,省钱同样重要。
1、适当消费降级,节省不必要开支
现在这个时代不比以前了,小时候,一块钱的小零食能吃一天,五块钱都算一笔巨款了。
可现在,手里拿着100块都不觉得多。
现在的物价太高,导致很多人工资一发就花光,遇到急用钱的时候只能干着急。
而消费降级不是让你不花钱,而是让你不要花不该花的钱。
控制消费欲望,别被那些广告词迷惑了双眼,比如;旧手机没太大问题,就别着急买最新款。
外卖、奶茶太贵,就减少点外卖的次数,自己学学在家做饭,这也可以省下不少钱,而且自己做饭也更加干净卫生。
还有购物车里的奢侈品,可以买换成同类型的平替商品。
衣服鞋子可以换;回力、鸿星尔克、海澜之家、优衣库等。
电子产品可以换;小米。
把奢侈品更换成性价比高,价格不贵的平替商品,既能满足你的购物欲,又能省下不少钱
2、拒绝提前消费,别让债务拖垮了你。
还记得有个新闻,有个大哥挪用公款打赏女主播,公司要他三天内必须还,老婆哭了一夜,父母也没办法,前程也自毁了。
虽然公款我们普通人接触不到,但是信用卡、网贷、花呗等等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取钱的时候很方便,消费的时候也很舒服,但这种提前消费的方式看似方便,实则是个无底洞,一旦陷进去,还款压力和经济风险就像两座大山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及时满足=花钱如流水,我们可以培养"延迟满足"的习惯。
上一秒也许觉得必不可少,下一秒也许就是可有可无,到头来买了一堆用不到的商品,何必着急花钱呢?
可以学学著名教授艾维·李提出的方法,把想买的东西先列入清单。
然后给自己设定一个"冷静期",比如1个晚上或1天,如果之后仍然觉得需要,那就买,不需要了,就踢出清单。
这样不仅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支出,还能让你在消费的时候更加理性。
3、制定储蓄计划,让钱生钱。
存钱不是随口说说那么简单,得有计划、才有执行!
之前我上大学的时候,接触了一个潮汕室友,他家是做生意的,教了我很多老师父母没说的东西(导致我开悟了)。
于是我开始做家教、发传单,把赚到的钱每个月拿出五百,买了一份理财险给父母当养老险,一年就是6000,交够十年,一共交六万,等我父母65岁时就有10万。
我也没有那么懂事,伟大,励志,如果多了这五百,我能想象到自己会有怎样的生活,我可以买喜欢的衣服,可以多吃几顿烧烤,可以买很喜欢的鞋子。
而我爸妈其实也不缺那500块钱,但是我是背着偷偷给存的我也不是说为了克制自己的花钱欲望才存下来。
为什么要拿出来给父母买养老险?因为我希望那500块钱变得有意义
每个月拿到工资就把一部分钱存起来,不论是三百,五百,还是三千,五千,看着账户里的数字一点点增长,那种满足感简直无法言喻!
4、增加额外收入,学会"开源"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知道900块钱伙食费,很难维持大学生活。
虽然能够维持温饱,但过程也会很艰辛、很狼狈,所以除了父母给的生活费外,我也会自己出去打工赚生活费。
我们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下班时间增加一点额外收入,第一天赚30,第二天赚50,第三天赚100,坚持一个月,也能多赚两三千的生活费。
我们可以选择;写作、客服、发视频 等等,下班空闲的时间去做的兼职增加一些收入,开源节流同时进行,这样能够让你更快的积累财富。
我自己就是写公众号的,今年3月份坚持更新写作的,坚持了9个月,也有1万多。
如果你没有什么特长,也可以发自媒体听歌类的视频,不用露脸拍视频,不需要文笔写文案。
我就比较喜欢国学易经类的书籍,之前在家没事在今日头条上分享了自己的抄书视频,没想到就有50w+播放量,578收藏,其他什么都没做,这样就挣到了700+元,还可以哈